
注銷豁免。《說郛》卷八6*九引 元 胡太初 《晝簾緒論·催科》:“民戶之受害者莫甚於已納重追,皆由案吏不相關照,鄉胥不與銷豁。”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銷豁漢語 快速查詢。
“銷豁”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綜合解釋,主要存在以下兩種釋義:
一、行政術語(常見釋義) 指注銷豁免,多用于古代賦稅或債務管理場景。該釋義源自元代文獻《晝簾緒論·催科》,描述官吏未及時核銷已繳納的稅款,導緻民衆被重複追讨的現象。例如:
“鄉胥不與銷豁”意為基層官吏未對已繳納的稅款進行核銷豁免。
二、成語釋義(較少見) 形容心胸開闊、豁達灑脫的狀态。其中“銷”指消散,“豁”指開闊,組合後比喻人不受狹隘束縛,心境灑脫。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罕見,權威典籍如《漢典》等未收錄該成語解釋。
補充說明:
《銷豁》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于古代漢字。它是由“钅”和“豕”兩個部首組成,總計有13個筆畫。這個詞可以被拆分成“銷”和“豁”兩個字。
「銷」字的意義是指鐵制或金屬制的物品,通過加熱使得它變軟或融化。它可以用作動詞,意為銷毀、消除或熔化。這個字的拼寫是由「钅」部首(金的象形)和「肖」部(說明字義的标志)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豁」字的意義是指開放、解脫或豁達。它可以用作動詞,意為清除困難或擺脫束縛。這個字的拼寫是由「豕」部首(豬的象形)和「害」部(說明字義的标志)組成,總計有12個筆畫。
「銷豁」這個詞彙源自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寫法是「銷豁」。
在古代,「銷豁」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古時候人們使用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上意思是相同的。
以下是關于「銷豁」的一些例句和相關的組詞:
組詞:
與「銷豁」意思相似的詞語有:
與「銷豁」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