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捐的意思、棄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捐的解釋

(1).抛棄;廢置。《戰國策·秦策五》:“子曰:‘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淮南子·覽冥訓》:“棄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適 《行路難》詩之一:“黃金如鬥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聖明之主者,亦非遠于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黃屋,而棄捐所有以利漢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于時或婦女被丈夫遺棄。 漢 劉向 《<戰國策>序》:“當此之時……重約結誓,以守其國,故 孟子 、 孫卿 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遊説權謀之徒,見貴於俗。” 唐 張籍 《離婦》詩:“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七:“ 魯侯 祈政術, 尼父 從棄捐。 漢 主思英才, 賈生 被排遷。” 宋 陳師道 《賀許州梁資政書》:“某向以不虞之名,誤被非常之舉,間緣罪戾,自取棄捐。” 明 何景明 《東門賦》:“念我與君,少小結髮,何言中路,棄捐決别。”《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内無珠,命之不辰,風塵困瘁,再得脫離,又遭棄捐。”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京華浪跡非長計,賣藥求名總遊戲。習俗誰容我棄捐,才名苦受人招緻。”

(3).人死的婉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唐 李翺 《右仆射楊公墓志》:“公生六年,太保棄捐;未及成童, 虢國 又終。”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棄捐,一念及茲,肝膽為之拆裂。” 清 趙翼 《哭劉瀛坡總戎》詩:“如此相知忍棄捐,身騎箕尾竟登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縱深感的複合動詞,其核心語義可分解為三層:

一、基本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棄捐"訓釋為"抛棄、廢棄",強調主動舍棄的行為屬性,如《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客怒,以飯不等,辍食辭去…於是孟嘗君乃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刭。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其中"辍食"即含棄捐之意(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二、古義流變 《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在先秦兩漢時期多用于政治語境,特指士人遭君主廢棄不用。《楚辭·九辯》"坎廪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王逸注:"數遭患禍,身困極也。亡財遺物,逢寇賊也。心常憤懇,意未服也",此處的"失職"即暗含棄捐之意(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三、文學意象 在樂府詩體系中,棄捐發展為特定情感符號。以《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為例,該句通過棄置書信的具象描寫,隱喻夫妻間的情感疏離(來源:中華書局《樂府詩集》校注本)。李商隱《無題》"春心莫共花争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更将棄捐意象升華為對命運無常的哲學思考(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詩》箋注本)。

四、現代承襲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書面語體,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文學創作領域。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棄捐詞義時,引《文選·長門賦》"日黃昏而望絕兮,怅獨托於空堂"佐證其情感投射功能(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網絡擴展解釋

“棄捐”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抛棄/廢置
    指主動舍棄或擱置某物。如《戰國策·秦策五》中的“少棄捐在外”指被抛棄在外。章炳麟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以此描述統治者放棄權力,體現了政治語境下的應用。

  2. 不再珍惜或重視
    作為成語,“棄捐”由“棄”(抛棄)和“捐”(舍棄)組成,強調對事物或情感的徹底放棄。


二、特指含義

  1. 士人懷才不遇
    漢代劉向《戰國策·序》提到“棄捐于世”,形容有才之士因時局不被重用。

  2. 婦女被遺棄
    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杜十娘感歎“命之不辰,又遭棄捐”,指女性被丈夫抛棄的境遇。


三、委婉用法

作為“死亡”的婉詞,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用“棄捐填溝壑”暗指去世。


補充說明

如需具體例句或更多古籍引用,可參考滬江詞典及《史記》相關段落。

别人正在浏覽...

白腳白接變聲並驅争先不抵步障曹掾側影陳詞濫調承奉齒朝之士赤丁子出律辭指當着矮人,别說短話達意頂真續麻坻穨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冬冬飛忙分道線風塵肮髒改曲易調詭冒咳兒花箋黃粱護身符護勇夾和驕将悍卒經綸滿腹金屋寵句胪筷子舞勞動局龍吹隆刑峻法馬口錢曩體扭捽篷廠被赭貫木裒索攘襟三江穇穇山澤石砧死于非命所聞太姒韬弦同慶退股為力午牌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