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croscope] 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用來放大微小物體的像
(1).指放大鏡。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嘗見象牙浮屠……内設佛象,面面端整,細處幾不可辨,以顯微鏡燭之,稱為鬼人所作。”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祝培之畫》:“至於粒米而真書絶句,瓜仁而羅漢十八,以顯微鏡映之,無一苟筆。”
(2).觀察微小物體用的光學儀器,主要由一個金屬筒和兩組透鏡構成。常用的顯微鏡可以放大幾百倍到三千倍左右。
顯微鏡是一種用于觀察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物體或結構的科學儀器。它通過光學或電子技術将樣本放大,使細節清晰可見。以下是關于“顯微鏡”的詳細解釋:
顯微鏡(Microscope)由希臘語“mikrós”(微小)和“skopeîn”(觀察)組成,意為“觀察微小事物的工具”。其核心功能是放大微小物體,并提高分辨率以呈現細節。
光學顯微鏡:
利用可見光與透鏡系統放大樣本,常見類型包括:
電子顯微鏡:
用電子束代替光線,分辨率更高,分為:
其他類型:
如熒光顯微鏡(标記特定分子)、共聚焦顯微鏡(消除背景幹擾)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類型或操作技巧,可參考專業教材或儀器說明書。顯微鏡的發明徹底改變了人類對自然界的認知,是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顯微鏡是一種用來觀察微小物體的光學儀器。它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通過凸透鏡或反射鏡的組合,放大被觀察物體的細節,使其能夠被肉眼看到。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日字和木字。其中,“日”表示太陽,而“木”表示樹木。來源于早期的顯微鏡形狀與陽光透過樹葉的光線類似,因此得名。
在繁體字中,顯微鏡的寫法為「顯微鏡」,相較簡體字多出了一點「目」,強調觀察的對象。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追溯至清朝的《康熙字典》,當時顯微鏡的字形為「顯微鏡」。
組詞:顯微鏡體、顯微鏡片、顯微鏡洗、顯微鏡下、顯微鏡匣等。
近義詞:高倍顯微鏡、低倍顯微鏡、光學顯微鏡。
反義詞:放大鏡。
1. 我用顯微鏡觀察了一塊葉片,并發現了一些微小的細胞結構。
2. 學校裡的生物實驗室裡配備了先進的顯微鏡設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