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籍帳的意思、籍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籍帳的解釋

謂登記戶口、田地、賦稅等的簿冊。《新唐書·百官志三》:“凡十道巡按,以判官二人為佐,務繁則有支使。其一,察官人善惡;其二,察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賦役不均。”《元典章·台綱一·内台》:“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農桑不勤……及貧弱冤苦不能自伸者,委監察并行糾察。” 明 文徵明 《送周君天保知來安叙》:“其事有祠祀,有學校,有傳置廥積,有河堤道路,有科差,有籍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籍帳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闡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官府登記戶籍、賦稅及財産狀況的簿冊系統,包含戶籍與稅帳兩類文書。《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登記戶口、賦稅等的簿籍”,體現古代社會治理中人口與財政的雙重管理邏輯。

二、曆史演變 唐代實行“籍帳法”達到制度成熟期,據《唐六典》記載,每三年編造戶籍,配套的“計帳”則每年更新,形成“戶籍定身份,計帳核賦稅”的聯動機制。宋代沿襲此制并增設“丁帳”,進一步細化人口統計維度(中華書局《中國曆史大辭典》)。

三、應用場景

  1. 行政稽查:如《新唐書·食貨志》載“凡稅斂之數,書于縣門、村坊,與衆知之”,籍帳需公示于基層單位。
  2. 司法憑證:敦煌出土文書P.3559號記載田産糾紛案中,官方以籍帳記錄作為确權依據。

四、引證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鄭玄注“凡稅斂,掌其數會,要貳,以施考功”,賈公彥疏解為“籍書、帳目”并稱的財政管理體系,後演變為固定複合詞(《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版)。

注:引用來源涉及《漢語大詞典》(第9冊第481頁)、中華書局《中國曆史大辭典》(經濟史卷)、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迹釋錄等權威出版物。由于數字資源版權限制,建議通過國家圖書館古籍數據庫查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籍帳”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指登記人口、土地、賦稅等信息的官方簿冊。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籍帳”指登記戶口、田地、賦稅等内容的官方簿冊。這類簿冊是古代政府管理戶籍、征收賦稅、分配土地的重要依據。

  2. 曆史出處與功能

    •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百官志三》,其中提到官員需核查“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賦役不均”,說明其用于監察人口流動和賦稅公平。
    • 元代《元典章》也記載了籍帳在戶籍管理中的作用,如防止“戶口流散,籍帳隱沒”。
  3. 應用場景
    古代籍帳不僅記錄人口,還涉及田地歸屬、賦稅額度等,是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運行的基礎工具。例如,唐代官員通過籍帳核查地方治理情況。

  4. 例句參考

    • 《新唐書》例句:“察戶口流散,籍帳隱沒,賦役不均。”
    • 現代造句:“籍帳是研究古代經濟制度的重要史料。”

總結來看,“籍帳”是古代中國行政管理的核心文書,兼具戶籍、土地、稅收等多重功能,反映了傳統社會對人口與資源管理的系統性。

别人正在浏覽...

熬夜辨敏表層并船冰雪堂采茶歌草賊承擯蹈湯赴火抵近射擊洞徹事理動植豆棚閑話訪員非非非分更衣室害淋的旱稻航測函和黑秀紅榜黃花水壺房虎嘯風馳駕龍剪發披缁劍花剪筒加入激起九酘九功舞潏潏拒逆吭氣靈茅毛太南征北伐千軍萬馬清琴生死有命侍中時子首端衰絶酥潤讨究讨原霆策通疏推風枉錯委緻無噍類矣相觀向隅而泣鮮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