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評鑒定。 唐 吳融 《阌鄉寓居·蛙聲》詩:“ 稚圭 倫鑒未精通,隻把蛙聲皷吹同。”
“倫鑒”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ún jiàn,其核心含義為品評鑒定,主要用于對人或事物的評價與判斷。以下為詳細解析:
二字結合後,“倫鑒”強調通過倫理或條理标準進行審察與評定。
古籍例證:
唐代吳融《阌鄉寓居·蛙聲》詩:“稚圭倫鑒未精通,隻把蛙聲鼓吹同。”
清代陳曾壽詩句:“林宗倫鑒蔚宗疑,從古惟人不易知。”
此處“倫鑒”指對事物或人品的評判,帶有文學化表達。
現代釋義:
多用于古籍或學術語境,指基于倫理、條理的鑒别與評價,現代日常使用較少。
“倫鑒”是融合倫理标準與審察行為的複合詞,常見于古代詩文,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評價對象(如人品、才能或事物價值)。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詞注解。
《倫鑒》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參考他人的行為作為自己的榜樣,以此來規範自己的言行。
《倫鑒》的部首是人和金,總共有17個筆畫。
《倫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文獻。其中,《論語》中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可以說是對倫鑒的最好闡述。
《倫鑒》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倫鑒。
根據曆史記錄,古代《倫鑒》的曾用字為倫鑑。
他經常引用孔子的話作為《倫鑒》。
參倫鑒心,榜樣,規範,言行。
示範,典範,楷模,模範。
違反,不合規範,不可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