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貴階的意思、貴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貴階的解釋

唐 代官爵五品以上為貴階。階,官爵的品級。 唐 崔嘏 《授李骈等加階制》:“慶澤可以示恩榮,貴階可以顯勞績。” 唐 白居易 《兵部郎中知制诰馮宿侍禦史裴注等并可朝散大夫同制》:“凡品秩之制有九,自五而上,謂之貴階……此之所以為貴者,蔭及子,命及妻,豈唯腰白金,服赤茀,從大夫之後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貴階"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沉澱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兩個維度解析:

一、官職等級維度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顯貴的官階",特指古代官員體系中地位崇高的職級劃分。例如《後漢書·陳忠傳》記載"三公貴階,典司邦事",此處強調官職的尊貴屬性與社會管理職能的關聯性。

二、尊稱維度 作為敬辭使用時,《辭源》指出該詞可代指對方身份,常見于古代書信與對話場景。《全唐詩》收錄的《答楊尚書》中"未攀貴階宗族"之句,即是通過"貴階"表達對收信人社會地位的尊重。

在構詞法層面,該詞遵循漢語偏正結構法則:"貴"作為形容詞性語素限定核心語素"階",通過語義疊加形成新的複合詞義。這種構詞方式與"貴府""貴姓"等敬辭具有同源性,體現了漢語詞彙系統的能産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貴階”是唐代官制中的特定概念,指五品及以上的官員品級。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定義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貴”(尊貴)與“階”(品級)組成,字面意為“尊貴的品級”。唐代将官員品級分為九等,五品以上(含五品)被列為“貴階”。

  2. 曆史背景
    唐代官員享有不同特權,五品以上者稱為“貴階”,可享受蔭及子孫、封賞妻室、佩戴特定服飾(如赤茀)等權益。白居易在《兵部郎中知制诰馮宿侍禦史裴注等并可朝散大夫同制》中明确提到這一制度。

二、文獻依據

  1. 唐代典籍引用
    崔嘏在《授李骈等加階制》中記載:“貴階可以顯勞績”,說明該品級與功績直接關聯。白居易的文獻則進一步補充了特權細節。

  2. 現代詞典釋義
    部分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沿用唐代定義,未将其擴展為現代成語,僅作為曆史術語解釋。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唐六典》《通典》等唐代典章制度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民告示百川歸海白魚登舟傍今本源不得善終不獲命插條大事鋪張訪曆風流人浮索耕紡公共市場業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鳏窮過來過去孤妾惶慄黃雀哀還珠合浦花箱回授護眎兼畜角節軍長闊禮離經畔道骊山龍門爐底緑燈蠻畿門庑門下士民害拟論撲殄淺澱切記跫然起事秋練驅殘認實鋭頂嗓黃上層社會少子抒思死教厮咬肅疏探籌投鈎特快退財頽頓相期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