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辭的意思、奉辭的詳細解釋
奉辭的解釋
(1).謂奉君主之正辭。 三國 魏 锺會 《檄蜀文》:“今鎮西奉辭銜命,攝統戎車。” 晉 盧谌 《覽古》詩:“奉辭馳出境,伏軾逕入關。”《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四年》:“諸鎮有不從者,請奉辭伐之。”
(2).謂行告别之禮。《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丙子,帝親行卒哭之祭于幾筵殿。戊寅,帝送 欽宗 虞主于 和寧門 外,奉辭,遂祔神主于太廟第十一室。”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網絡擴展解釋
“奉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奉君主之正辭
指奉行或傳達君主的命令、旨意,常見于政治、軍事場景。例如:
- 《檄蜀文》中“奉辭銜命,攝統戎車”,描述鐘會奉魏主之命率軍出征;
- 《資治通鑒》記載“諸鎮有不從者,請奉辭伐之”,意為若諸侯不服從,則奉君主之命讨伐。
二、行告别之禮
指在特定儀式中執行告别禮節,多用于祭祀或重大事件。例如:
- 《續資治通鑒》提到宋高宗“奉辭”于和甯門外,指對欽宗神主行告别儀式。
補充說明
- 詞源結構:“奉”為恭敬接受,“辭”指言辭或禮儀,組合後強調對權威指令或儀禮的遵從。
- 使用場景:多出現在古代文獻、檄文或史書記載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文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辭》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向某人或團體緻謝或辭别,表示恭敬和禮貌的說辭。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該字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和辭(言辭)。
- 筆畫:《奉辭》一共13畫。
來源和繁體:
《奉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該詞被寫作「奉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一般采用「奉詞」來書寫《奉辭》。
例句:
- 我要向公司*********奉辭,表示我即将卸任的決定。
- 在離開之前,我想向大家緻以最誠摯的奉辭。
組詞:
與《奉辭》相關的詞彙有:奉送、奉承、奉行、奉命、奉告等。
近義詞:
與《奉辭》意思相近的詞有:緻謝、告别、辭行、道别等。
反義詞:
與《奉辭》意思相反的詞有:歡迎、迎接、入職、就任等。
希望以上簡要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