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普洽的意思、普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普洽的解釋

猶遍及;普施。《後漢書·和帝紀》:“ 孝章皇帝 崇弘鴻業,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三國志·吳志·賀邵傳》:“海内樂業,大化普洽。” 南朝 宋 顔延之 《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德禮既普洽,川嶽徧懷柔。”《宋史·樂志十三》:“鴻霈普洽,言歸端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普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pǔ qià,意為“遍及、普遍施與或覆蓋”。常用于描述恩澤、教化等抽象事物廣泛傳播,如“德化普洽”指道德教化遍及四方。

  2. 出處與經典用例

    • 出自《後漢書·和帝紀》:“孝章皇帝崇弘鴻業,德化普洽。”意為漢章帝推行德政,教化普及天下。
    • 《三國志·吳志·賀邵傳》中亦有“大化普洽”,形容國家治理效果全面覆蓋。
  3. 用法特點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學讨論中,強調事物(如政策、恩惠)的廣泛性和無遺漏性。例如“鴻霈普洽”(恩澤普遍施與)。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可聯繫“普及”“廣布”等詞,但“普洽”更側重“全面覆蓋且深入”,多與“德化”“大化”等抽象概念搭配。

“普洽”是一個古典書面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含義為“全面覆蓋并施行”。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普洽

普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括“普”和“洽”。

拆分部首和筆畫

“普”的部首是日字旁,總共有八個筆畫;“洽”的部首是水字旁,總共有九個筆畫。

來源

“普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恒之蠱》一篇,意為廣義地普遍交流和融洽關系。

繁體

在繁體字中,“普洽”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普洽”拼音為“pǔ qià”,而字形稍有差異。其中,“普”的字形是由象征太陽的“日”字旁和口音符號組成;“洽”的字形由象征水的“氵”字旁和音符號組成。

例句

例句1: 隻有通過普洽交流,我們才能建立更好的合作關系。

例句2: 這次洽談會的目的是為了普及了解業務狀況。

組詞

與“普洽”相關的詞彙有:普遍、普及、融洽、交流等。

近義詞

與“普洽”意思相近的詞有:和諧、友好、融洽、親睦等。

反義詞

與“普洽”意思相反的詞有:激烈、緊張、冷漠、不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