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 太康 昆弟五人。《楚辭·離騷》:“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朱熹 集注:“五子為 太康 昆弟五人。” 唐 韓愈 《送孟東野序》:“ 夏 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一說為 太康 弟。 遊國恩 《離騷纂義》引 王引之 曰:“ 五子 ,即 五觀 也。”
(2).指 宋 代的 周敦頤 、 程颢 、 程頤 、 張載 、 朱熹 。 清 何淩漢 《宋元學案叙》:“餘生於 濂溪 之鄉,幼禀庭訓,讀 宋 五子書。”
(3).謂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幹支相配六十年間有五個子年,故稱。《漢書·律曆志上》:“日有六甲,辰有五子。” 顔師古 注:“六甲之中唯甲寅無子,故有五子。”《國語·周語下》:“夫六,中之色也。” 三國 吳 韋昭 注:“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畢矣。”
(4).樹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五子》:“ 裴淵 《廣州記》曰:‘五子樹,實如梨,裡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亂金瘡。’”
“五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夏太康的兄弟
指夏朝太康的五個兄弟(或弟弟五觀)。《楚辭·離騷》中提及“五子用失乎家巷”,朱熹注解為太康的兄弟,但另有說法認為是其弟五觀。
宋代五位理學家
指周敦頤、程颢、程頤、張載、朱熹,合稱“宋五子”。他們是宋代理學的代表人物,對儒家思想發展影響深遠。
《三字經》中的五子
指荀子、揚雄(揚子)、文中子(王通)、老子、莊子,合稱“五子”。此說法源于《三字經》中“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總結
“五子”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常見于曆史人物、文化典故及傳統紀年法。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的細節,可參考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
《五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五個兒子。它由“五”和“子”兩個字組成。
“五”字的拆分部首是“二”,它由四個筆畫構成;“子”字的拆分部首是“子”,它由三個筆畫構成。
《五子》一詞的來源比較廣泛,可以用來指代一個家庭中的五個兒子。它的繁體字形為「五兒」。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略有不同。《五子》在古時的寫法比較繁瑣,以「五
兒」形式書寫。其中,“五”字是由許多橫、豎、撇、捺等筆畫構成,而“兒”字則由四個筆畫組成。
1. 他家有五子,每個都很聰明。
2. 我的朋友是一個五子家庭的老大。
五子棋、五子登科、五子之歌
五個兒子、五個兒童
零子、無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