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軸的意思、裱軸的詳細解釋
裱軸的解釋
亦作“褾軸”。1.書畫裱褙時裝置卷軸并加裝飾。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論裝背褾軸》:“書畫以褾軸賈害,不宜盡飾。”《說郛》卷六九引 宋 趙構 《翰墨志》:“餘自渡 江 ,無復 鐘 王 真跡。間有一二,以重賞得之。褾軸字法亦顯然可驗。”
(2).指裱成的卷軸。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三:“舍此褾軸,悉非珍藏。”
詞語分解
- 裱的解釋 裱 ǎ 用紙或絲織物把書、畫等襯托粘糊起來:裝裱。裱褙。裱貼。 用紙或其他材料糊屋子的牆壁或頂棚:裱糊。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 軸的解釋 軸 (軸) ó 穿在輪子中間的圓柱形物件:軸心。輪軸。 像車軸的用來卷繞東西的圓柱形器物:畫軸。卷軸。 量詞,古代用于以軸裝成的書卷,現用于纏在軸上的線以及裝裱帶軸子的字畫等:“邺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網絡擴展解釋
“裱軸”是一個與書畫裝裱相關的專業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
基本含義
指書畫裝裱過程中用于固定和裝飾的卷軸裝置,也代指裝裱完成的卷軸作品。這一解釋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如唐代張彥遠《曆代名畫記》提到“書畫以褾軸賈害,不宜盡飾”,宋代陳鹄《耆舊續聞》也以“舍此褾軸,悉非珍藏”佐證其作為成品的含義。
-
延伸用法
個别資料(如查字典)提到“裱軸”可比喻人的才能或學問修養,類似“裝裱軸子保護畫作”的隱喻。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建議在學術或藝術領域使用時,優先采用其本義,即書畫裝裱的工藝或成品。若需引用比喻義,需注意标注來源或上下文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裱軸”是一個漢字詞組,主要用于指代将字畫等裝裱後用作展示或保存的軸子。下面為您提供有關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裱”字的拆分部首是“衣”,總共有11個筆畫。
- “軸”字的拆分部首是“車”,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 “裱軸”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著作《說文解字》,該書是由東漢末年的許慎編纂而成,對漢字的字義和構造進行了詳細解釋。
繁體:
- “裱軸”在繁體字中為「裱軸」。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古代漢字寫法變遷較大,在不同朝代的字書和字形中,“裱軸”可能會有一些差異。然而,一般來說,古時“裱軸”兩個字的字形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 我買了一副字畫,準備把它送去裱軸。
- 這幅宣紙上的山水畫非常精美,我要找個專業的人給它裱軸一下。
組詞:
- 裱畫、裱綠紙、裱書法作品
近義詞:
- 裱畫、裝裱、磨邊
反義詞:
- 顯示、展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