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戢藏 ”。
“戢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戢臧”讀作jízāng(注音:ㄐ一ˊㄗㄤ),意為“收藏”,特指将武器(如幹戈)收存起來,引申為停止戰争或平息沖突。例如《漢書·刑法志》中提到“天下既定,戢臧幹戈,教以文德”,即用此意。
該詞多見于古代碑文和史書,如: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文言文研究中。由于搜索結果均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建議進一步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工具書或專業文獻以确認細節。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查閱《漢書》《隸釋》等原始文獻來源。
戢臧(jí zāng)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隱藏、遮掩或隱瞞的意思。
戢臧的部首為戈,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戢臧源于古代文獻《左傳·哀公二十一年》,出自“自賊戢臧”一句,表示要對付内奸和隱藏的敵人。
戢臧的繁體字為戢臧。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但戢臧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區别。
1. 他戢臧了自己的過去,沒有向任何人提起。
2. 他的************被戢臧在衆人面前,直到最後才露出來。
3. 這個謎團是如此複雜,需要戢臧一些關鍵信息才能解開。
1. 戢情:戢藏、隱藏自己的感情。
2. 防戢:防範隱藏的敵人。
3. 戢躁:控制自己内心的躁動情緒。
1. 掩飾
2. 隱瞞
3. 遁藏
1. 公開
2. 顯露
3. 揭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