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賊的意思、鈍賊的詳細解釋
鈍賊的解釋
笨拙而有害。 唐 皎然 《詩式·三不同語意勢》:“此則有三同。三同之中,偷語最為鈍賊。” 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李淑 《詩苑》雲:‘詩有三偷語,最是鈍賊,學詩者不可不戒。’”
詞語分解
- 鈍的解釋 鈍 (鈍) ù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滞(a.遲鈍呆滞;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賊的解釋 賊 (賊) é 偷東西的人,盜匪:賊人。盜賊。賊贓。賊窩。 對人民有危害的人: * 。民賊。工賊。賊寇。蟊賊。 害,傷害:戕賊。“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邪的,不正派的:賊心不死。 狡猾:
網絡擴展解釋
“鈍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zéi,其核心含義為笨拙而有害。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解析
- 鈍:指愚笨、不靈活(如“遲鈍”);
- 賊:此處并非指“小偷”,而是取古漢語中“害”或“破壞”之意(如“戕賊”)。
組合後表示“因笨拙而産生危害” 或“手段拙劣卻有害”。
-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批評領域,例如:
- 唐代皎然《詩式》提到“偷語最為鈍賊”,批評抄襲他人語句是拙劣且有害的行為;
- 宋代韋居安《梅澗詩話》也強調“詩有三偷語,最是鈍賊”,告誡詩人避免此類行為。
二、延伸理解
-
成語化用法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比喻“行事愚笨或心機淺薄的壞人”,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需結合語境判斷。
-
與“竊賊”的區别
“鈍賊”不指實際的小偷,而是強調“因能力不足反而造成破壞”,類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三、總結
- 核心意義:笨拙且有害的行為或人。
- 使用建議:多用于文學批評或抽象描述,日常口語中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考證來源,可參考《詩式》《梅澗詩話》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鈍賊(dùn zéi)是指盜竊行為中缺乏機敏、智謀甚至愚笨的賊人。這一詞語由“鈍”和“賊”兩個部分組成。其中,“鈍”這個字是形容詞,表示思維遲鈍、敏感度低或行動遲緩等含義。它的部首是“钅”,筆畫數為5畫。而“賊”是名詞,用來指稱行竊、作奸犯科的人。它的部首是“貝”(貝字旁),筆畫數為10畫。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得出“鈍賊”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數。
“鈍賊”這個詞來源于漢語,繁體表達與簡體一緻,即「鈍賊」。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方面,并沒有特定記錄“鈍賊”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因此,我們通常采用現代的簡化字形式來書寫。
以下是一些關于“鈍賊”這個詞的例句:
1. 這個鈍賊偷了幾次東西都被抓住了。
2. 警察利用智慧破獲了鈍賊的作案手法。
3. 這個鈍賊每次偷竊都留下許多線索。
在構詞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與“鈍賊”有關的詞語來組詞。例如:“鈍針”(形容無法刺入物體的針)、“賊眉鼠眼”(形容賊狡猾不可信)、“賊心不死”(形容作惡多端)等。
與“鈍賊”相近的詞語包括“愚賊”(形容愚蠢的賊人)、“笨賊”(指愚笨的竊賊)等。而“機靈賊”(形容聰明敏捷的賊人)可以被視為“鈍賊”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