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鈍賊的意思、鈍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鈍賊的解釋

笨拙而有害。 唐 皎然 《詩式·三不同語意勢》:“此則有三同。三同之中,偷語最為鈍賊。” 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李淑 《詩苑》雲:‘詩有三偷語,最是鈍賊,學詩者不可不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鈍賊”一詞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未被收錄為獨立詞條,它是一個由“鈍”和“賊”兩個單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單字含義以及可能的組合用法來理解:

  1. “鈍”的含義:

    • 本義指刀、劍等不鋒利,與“快”、“利”相對。例如:“刀刃鈍了,需要磨一磨。”
    • 引申義指感覺、反應、頭腦等不靈敏、遲鈍、笨拙。例如:“反應遲鈍”、“鈍感”。
    • 在古漢語中,有時也指不順利、挫折。例如:“成敗利鈍”。
    • 權威來源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第330頁) 定義“鈍”為:①(刀、斧等)不鋒利(跟‘快、利、銳’相對):刀~了,要磨一磨。②笨拙;不靈活:遲~|魯~。
  2. “賊”的含義:

    • 本義指偷竊財物的人。例如:“抓小偷”、“盜賊”。
    • 引申義指嚴重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壞人。例如:“賣國賊”、“獨夫民賊”。
    • 方言中或口語中,有時也指狡猾、精明、機靈(常帶貶義或戲谑)。例如:“這家夥真賊!”。
    • 古漢語中也指傷害、殺害。例如:“戕賊”。
    • 權威來源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第1640頁) 定義“賊”為:①偷東西的人。②做大壞事的人(多指危害國家和人民的人):工~|賣國~。③邪的;不正派的:~心不死|~眉鼠眼。④〈方〉狡猾:老鼠真~。⑤〈書〉傷害:戕~。
  3. “鈍賊”的可能含義: 由于“鈍賊”并非标準詞彙,其具體含義需根據上下文推斷。結合“鈍”和“賊”的常用義項,可能的理解方向有:

    • 笨拙的小偷/盜賊: 這是最直接的字面組合含義。“鈍”取其“笨拙、不靈活”之意,“賊”取其“偷竊者”之意,指技藝不精、行動笨拙、容易被發現或抓住的小偷。
    • 反應遲鈍的狡猾之人(或反諷): “鈍”取其“遲鈍”之意,“賊”取其“狡猾、機靈”之意(多用于方言或口語)。這種組合可能帶有矛盾或反諷的意味,指一個本應狡猾但實際上卻顯得遲鈍的人。
    • 特定語境或方言中的特殊含義: 在某些地方方言或特定文本語境中,“鈍賊”可能有其約定俗成的特殊含義,但這需要具體語境支持,并非普遍用法。

“鈍賊”不是一個被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的标準詞彙。它是一個組合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鈍”(不鋒利、笨拙、遲鈍)和“賊”(偷竊者、危害者、狡猾者)這兩個字的基本義來推斷。最常見的理解是指“笨拙、不靈巧的小偷或盜賊”。在使用或理解該詞時,務必結合具體語境來判斷其确切所指。

網絡擴展解釋

“鈍賊”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zéi,其核心含義為笨拙而有害。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解析

    • 鈍:指愚笨、不靈活(如“遲鈍”);
    • 賊:此處并非指“小偷”,而是取古漢語中“害”或“破壞”之意(如“戕賊”)。
      組合後表示“因笨拙而産生危害” 或“手段拙劣卻有害”。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批評領域,例如:

    • 唐代皎然《詩式》提到“偷語最為鈍賊”,批評抄襲他人語句是拙劣且有害的行為;
    • 宋代韋居安《梅澗詩話》也強調“詩有三偷語,最是鈍賊”,告誡詩人避免此類行為。

二、延伸理解

  1. 成語化用法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比喻“行事愚笨或心機淺薄的壞人”,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需結合語境判斷。

  2. 與“竊賊”的區别
    “鈍賊”不指實際的小偷,而是強調“因能力不足反而造成破壞”,類似“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三、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來源,可參考《詩式》《梅澗詩話》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鸊鹈刀藏命柴達木盆地常玩單緒大雅癫頭癫腦砥鈍多用途貨船訛誤沸然奉浼負衡據鼎附贅縣疣感慕更老弓子鋪漢麻荷杯橫烈火龍船見解節點精拔靜遏可嗤克搭孔雀空胸姱服燎原之火裡屋徿徸輪奂麥人昧略名行納頭便拜骈幹遷寵輕徭薄稅敧器确數散送瘦骨梭棱收梢稅斂咝溜歲時天賊兔苑王臣衛所兀的武階武頭楯遐朗鮮濃仙女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