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繁纓的意思、繁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繁纓的解釋

古代天子、諸侯所用辂馬的帶飾。繁,馬腹帶;纓,馬頸革。《禮記·禮器》:“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 孔穎達 疏:“繁,謂馬腹帶也。”《左傳·成公二年》:“既, 衛 人賞之以邑,辭,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 漢 賈誼 《新書·審微》:“ 叔孫于奚 者, 衛 之大夫也。曲縣者, 衛君 之樂體也;繁纓者,君之駕飾也。” 漢 蔡邕 《獨斷》卷下:“繁纓在馬膺前,如索帬者是也。” 宋 蘇轼 《司馬溫公行狀》:“公言 孔子 不以名器假人,繁纓以朝,且猶不可, 允言 近習之臣,非有元勳大勞,而贈以三公之官,給以一品鹵簿,其為繁纓,不亦大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席方平》:“而乃繁纓棨戟,徒誇品秩之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繁纓”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古代禮儀中的馬飾(主要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天子、諸侯車馬的帶飾,其中“繁”是馬腹帶,“纓”是馬頸革()。這類裝飾具有嚴格的等級區分,如《禮記·禮器》記載“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即不同身份使用的繁纓裝飾次數不同。

  2. 曆史典故
    《左傳·成公二年》提到衛國大夫于奚請求使用“曲縣(懸挂樂器)”“繁纓”上朝,被孔子批評為逾越禮制,說明其象征權力地位()。

二、現代引申為成語(較少見)

使用建議

若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遇到“繁纓”,通常指馬飾;若現代文本中作為成語出現,需結合上下文确認是否合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繁纓》的意思

《繁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飾帶盛放華麗裝飾的頭飾或馬鞍前後飾帶。它寓意華麗、繁榮和富麗堂皇。

拆分部首和筆畫

《繁纓》是一個由“纟”和“缶”兩個部首組成的字。其中,“纟”讀作“sī”,表示的是絲綢的意思;“缶”讀作“fǒu”,表示的是缶子或器皿的意思。整個字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繁纓》是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繁纓》。在古代,人們鐘愛使用飾帶來裝飾頭部和馬鞍等物品,以顯示華美之感。

繁體

《繁纓》的繁體寫法為「繁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有些地區的寫法稍有不同,如在清朝官方字典《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燔纓」。

例句

花車上裝飾着繁纓,顯得格外華麗。

組詞

1. 華麗繁纓:指華美繁榮,富麗堂皇之景象。 2. 花繁纓:指繁花盛開的景象。

近義詞

繁花、繁盛、華麗、富麗、盛裝

反義詞

樸素、清淡、簡約、低調、簡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