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eason and heresy;worst offcnse] 封建時代稱犯上作亂等重大罪行
大逆不道,為天下所不容
猶大逆無道。《漢書·宣帝紀》:“﹝ 楊惲 ﹞不悔過,怨望,大逆不道,要斬。”《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 陳氏 不合通同奸夫殺死親夫,大逆不道,淩遲示衆。” 巴金 《秋》二二:“你還說禮節?難道禮節要你做出對不起祖宗的事,成為大逆不道的罪人嗎?”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逆不道漢語 快速查詢。
成語"大逆不道"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典故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劉邦以項羽殺害義帝為由,稱其"大逆無道",借此聯合諸侯讨伐。董公建議劉邦利用此罪名争取政治正當性,體現了該詞最初作為政治工具的特點。
三、用法與演變
四、近義詞對比
五、例句應用
注: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日常使用需注意語境,避免過度誇張。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典籍。
《大逆不道》是一個成語,意為背叛忠誠和道德準則。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拆分:大 逆 不 道
部首:大 - 人
筆畫:大(3畫)逆(9畫)不(4畫)道(12畫)
《大逆不道》一詞最早見于《左傳·哀公十二年》。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背叛君主,違背道德規範。它是古代用來描述最為嚴重、極端的背叛行為的一個詞語。
《大逆不道》的繁體形式為「大逆不道」。
在古時候,「道」字的寫法為「辵」和「首」的結合,表示人在較量社會中遵守的準則和規範;「逆」字的寫法為「辶」和「八」的結合,表示人違背了道德準則的行為。
1. 他背叛了自己的師父,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2. 政壇出現了一些大逆不道的事件,引發了公衆的憤慨。
3.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不能走上大逆不道的路。
組詞:大逆之罪、背道而馳、不顧大局
近義詞:大逆、犯上作亂、不忠不孝
反義詞:遵循道義、忠誠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