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恸的意思、長恸的詳細解釋
長恸的解釋
極度悲痛;大哭。 唐 白居易 《與劉禹錫書》:“前月廿六日 崔 家送終事畢,執紼之時,長慟而已!” 唐 白行簡 《李娃傳》:“ 娃 前抱其頸,以繡襦擁而歸於西廂。失聲長慟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
詞語分解
- 長的解釋 長(長)á兩端的距離:長度。長度大,與“短”相對,指空間,亦指時間:長短。長空。長短句(詞的别名)。長夜(a.漫長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長風破浪(喻志趣遠大)。長歌代哭(以歌代哭
- 恸的解釋 恸 (慟) ò 極悲哀,大哭:恸哭。大恸。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長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極度悲痛的情感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釋義:指長時間或極度悲傷地哭泣,表達深切的哀痛之情。通常因遭遇重大打擊(如喪親、摯友離世等)而引發的情感宣洩。
二、出處與例句
-
文獻記載:
- 唐代白居易《與劉禹錫書》中記載:“執紼之時,長慟而已!”(送葬時長時間痛哭)。
- 唐代白行簡《李娃傳》描述:“失聲長慟曰:‘令子一朝及此,我之罪也。’”(因自責而放聲大哭)。
-
詩詞引用:
- 李群玉《哭郴州王使君》:“曾是绮羅筵上客,一來長恸向春風。”
- 盧照鄰《哭明堂裴主簿》:“送君一長恸,松台路幾千。”
三、使用場景
- 情感表達:多用于描述喪親、摯友離世、重大人生變故等場景中的悲痛反應。
- 文學描寫:古代詩詞、小說中常見,強化人物情感深度。
四、字義分解
- 長(cháng):此處指時間或程度上的“長久、深遠”。
- 恸(tòng):意為極度悲傷,常與“哭”連用,如“恸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如、4、5)。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長恸是一個表示深深悲痛和哀號的詞語。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長字的部首為長,恸字的部首為心。長恸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長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長號。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長恸的基本形狀和結構并沒有太大的改變。在古代漢字中,長字的寫法可能更加簡化,但其整體上與現代漢字相似。恸字的寫法也可能因為不同的字體和書寫方式而略有變化,但基本上保持了恸字的核心結構和形狀。
以下是一些使用長恸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得知好朋友去世後,長恸不已。
2. 在葬禮上,親友們哀號長恸,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3. 他心中充滿了長恸之情,無法平靜下來。
長恸這個詞語沒有常見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它更多地用來形容深深的悲傷和悲痛,沒有與之相關的其他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