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紡錘的意思、紡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紡錘的解釋

[spindle] 手紡車中的一細長針,靠它撚成線并繞在它上面

詳細解釋

一種紡紗的工具。古代用瓦制,以後有用鐵、木或牛骨等做的。紡錘兩端尖,中間粗,把棉絮條或棉紗的一端固定在上面,通過紡錘的旋轉,就可以紡成紗或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紡錘,指古代撚線紡紗的手工工具,其核心特征是通過旋轉重力牽引纖維成線。以下是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

  1. 本義指将絲麻等纖維加工成紗或線。《說文解字》釋為“網絲也”,後引申為紡織操作。

  2. 原指金屬重物,此處取“垂重”之意,因紡錘底部常附圓盤(錠盤)或重物,利用重力旋轉。


二、整體釋義

紡錘是由錠杆(細長軸)和錠盤(底部圓盤)構成的簡易工具。使用時将纖維纏繞于錠杆,通過旋轉錠盤産生慣性,拉伸纖維并加撚成紗線。其形制可分為:


三、曆史演變

  1. 新石器時代

    考古發現石制或陶制紡輪(原始錠盤),證明紡錘最早形态為“紡專”(紡輪+短杆)。

  2. 漢代

    出現鐵制錠盤,提升旋轉穩定性(見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紡錘)。

  3. 現代遺存

    部分少數民族(如苗族、藏族)仍保留木制紡錘,用于手工撚線。


四、文化象征

因紡錘形态細長、重心下垂,古人以“紡錘形”比喻事物兩端粗中間細的輪廓(如棗核、橄榄)。《詩經·小雅》中“杼柚其空”的“柚”(軸)即指紡錘軸杆,反映農耕社會的紡織生産場景。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本.
  3. 周啟澄.《中國紡織科技史》. 東華大學出版社, 2013.
  4.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說明》. 文物出版社, 2004.
  5. 宋兆麟.《民族文物通論》. 紫禁城出版社, 2000.
  6. 程俊英.《詩經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網絡擴展解釋

紡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定義

紡錘是傳統手工紡紗工具,用于将棉絮、麻批兒等原料紡成紗線。其結構為中間粗、兩端尖的棒狀物,材質包括木、鐵、骨等,通常帶有鈎狀部件固定纖維。

二、結構特征

  1. 物理形态:長約10-30厘米,中心直徑較大,便于旋轉時産生慣性。
  2. 功能部件:中部常安裝竹鈎或鐵絲鈎,用于固定棉紗或麻纖維。

三、曆史與文化延伸

四、對比相關工具

與梭子(織機部件,引導緯紗)不同,紡錘屬于紡紗階段工具,兩者在紡織流程中分工明确。

附:紡紗過程示意圖

紡錘通過旋轉将纖維撚合成線,公式可簡化為: $$ F = m cdot omega cdot r $$ 其中$F$為紡錘旋轉産生的張力,$m$為質量,$omega$為角速度,$r$為半徑。

别人正在浏覽...

百骸八字沒一撇逼耳筆禍嬖豎殘樽粗厲大重帝聰的真鍛淬方冊甘休胳膊肘觥觞恭慎龔賢官艙官印歸獄何與紅白喜事後任黃六簡報蹇廢叫奡假子舉綱持領恪守不渝陋短履時涅盤磐峙佩章髼鬙平野嚭嚭請蕲取締任免任木稔歲肉杌珊瑚蟲省治折實時宜守固私人財産送餞聳揖遢伎兒貪仕天祿通臂猿銅角突撞豌豆苗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