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騷體的意思、騷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騷體的解釋

[Sao style] 模仿屈原《離騷》的文體

詳細解釋

古典文學體裁的一種。起于 戰國 時 楚國 ,以大詩人 屈原 所作《離騷》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這類作品,富于忬情成分和浪漫氣息;篇幅較長,形式也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延年 以曼聲協律, 朱 馬 以騷體製歌。” 郭沫若 《談詩歌問題·新詩并未抛棄中國詩歌的傳統》:“由四言而騷體,由五、七而長短句,乃至由詞而曲,曲再要加入襯字襯句,都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騷體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體裁,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起源與定義

騷體起源于戰國時期的楚國,以屈原的《離騷》為典型代表,因此得名。它也被稱為“楚辭體”,是辭賦類文學的開端,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浪漫主義色彩。

二、形式特點

  1. 句式自由: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參差,以六、七言為主,夾雜長短句。
  2. 語氣助詞“兮”:大量使用“兮”字作為語助詞,增強節奏感和抒情性。
  3. 抒情與浪漫:内容多抒發個人情感,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氣息,如屈原作品中常見的象征與神話元素。

三、發展與影響

騷體不僅限于詩歌,漢代司馬相如、班固等人的賦作(如《長門賦》《幽通賦》)因形式相近,也被歸為“騷體賦”。它對後世辭賦、骈文乃至詩歌創作産生了深遠影響,郭沫若曾提到其對中國詩歌傳統的延續性作用。

四、代表作品

除《離騷》外,屈原的《九章》《九歌》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均屬騷體範疇。

五、文學地位

騷體是中國文學史上首個以個人創作為核心的抒情詩流派,标志着文人獨立創作的興起。其藝術風格和形式創新為漢賦及魏晉文學奠定了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二

騷體

騷體是一個詞語,其本義為指一種優美細膩的文體。它通常用來形容文學作品的風格和表達方式,帶有濃郁的情感和藝術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騷體的部首為骨,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騷體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楚辭》,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屈原的作品。在《楚辭》中,騷體被視為一種高雅的文學風格,以其獨特的表現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受到推崇。

繁體

繁體字中,騷體的寫法為「騷體」,保留了原始的古漢字形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騷體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特點是筆畫簡單,骨架分明。常用的古代寫法為直身“騷”或左邊為「罵」、右邊為「肖」的組合。

例句

1. 這篇文章的騷體真是令人陶醉,字裡行間透露着深情和哲理。

2. 他的詩集以其獨特的騷體和思想深度成為了文壇的熱點。

組詞

騷氣、騷人、騷動、騷亂、騷擾

近義詞

風雅、動人、瑰麗、绮麗

反義詞

平淡、粗俗、庸俗、平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