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逐的意思、日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逐的解釋

(1). 匈奴 王號。後亦以泛稱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首領。《漢書·匈奴傳上》:“﹝左賢王﹞病死,其子 先賢撣 不得代,更以為日逐王。日逐王者賤於左賢王。”《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今聖德隆盛,威靈外覆,日逐舉國而歸德,單于稱臣而朝賀。” 呂向 注:“日逐、單于,皆 匈奴 名。” 明 張居正 《拟唐回鹘率衆内附賀表》:“丹書錫誓,既崇日逐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

(2).每天。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銷恨花》:“帝與 貴妃 日逐宴於樹下。”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你如今多大年紀?日逐柴米,是那個供給你?”《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就買幾本舊書,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陰樹下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日逐”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曆史稱謂(匈奴王號)

  1. 來源與定義
    “日逐”最初是匈奴的貴族封號,地位次于左賢王,後泛稱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首領。例如《漢書·匈奴傳》記載,左賢王之子未能繼承父位,被改封為日逐王。

  2. 文化延伸
    該詞在文學中常代指北方遊牧民族首領,如唐代王褒《四子講德論》提到“日逐舉國而歸德”,即以“日逐”指代歸順的匈奴首領。


二、時間副詞(每天)

  1. 日常用法
    在古漢語及方言(如吳語)中,“日逐”表示“每日”“每天”,強調重複性。例如《儒林外史》中“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陰樹下看”。

  2. 語境示例
    唐代《開元天寶遺事》描述唐玄宗與楊貴妃“日逐宴於樹下”,五代詩詞中亦有“日逐柴米”等用法,均指代日常持續的行為。


“日逐”既可指匈奴王號或北方民族首領(曆史專稱),也可作時間副詞表示“每天”(文學及方言用法)。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日逐》的意思

《日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每日追求、努力。這個詞可以拆解為“日”和“逐”兩個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日逐》的部首是“日”,筆畫是4畫;“逐”的部首是“辶”,筆畫是9畫。

來源

《日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衛風·木瓜》:“日逐疢索,玳瑁革無疵。”這裡的“日逐”意為日複一日地追求、努力不懈。

繁體

《日逐》的繁體字是「日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日逐》這個詞的基本字形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日”和“逐”組成。

例句

1. 他每天都在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懈地日逐努力。

2. 人生的意義在于不斷地追求日逐進步。

組詞

1. 日日夜夜:每一天的不間斷。

2. 追逐:追趕,追求。

近義詞

1. 不懈努力

2. 追求不止

反義詞

1. 放棄

2. 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