憃愚的意思、憃愚的詳細解釋
憃愚的解釋
愚蠢。《禮記·哀公問》:“寡人憃愚冥煩,子志之心也。”《戰國策·魏策一》:“ 魏王 曰:寡人憃愚,前計失之。” 宋 司馬光 《祭龐穎公文》:“孤苦憃愚,不能自立,長號四望,誰復顧哀!”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葸耎者不為長,憃愚者不為長。”
詞語分解
- 憃的解釋 憃 ō 愚蠢。 失意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愚的解釋 愚 ú 傻,笨:愚人。愚笨。愚蠢。愚魯。愚氓(愚蠢的人)。愚昧(缺乏知識,文化落後)。愚頑。愚妄。愚不可及。大智若愚(有大智慧的人,不賣弄聰明,表面上好像很愚笨,亦作“大智如愚”)。 欺騙,耍:愚弄人
網絡擴展解釋
"憃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含義
"憃愚"(拼音存在兩種說法:中的 chōng yú 與 中的 yǒng yú)意為愚笨無知、缺乏智慧,常用來形容思想遲鈍或行為愚直的人。例如《禮記·哀公問》中魯哀公自稱"寡人憃愚冥煩",即用此詞表示自謙。
二、文獻用例
- 《禮記》:最早見于春秋戰國典籍,體現古代貴族自謙用語。
- 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臣以狂妄戇愚,不識禮度",此處"戇愚"為異體寫法,表達愚直之意。
- 皮日休《九風系述·悼賈》:"愍耋儒之憃愚兮",指代年邁儒者的迂腐。
三、近義辨析
該詞與"惷愚"(《戰國策》)、"戇愚"(《墨子》)等詞存在異體關系,均含"愚昧"核心語義,但細微差異如下:
- 憃愚:側重智力層面的愚鈍
- 戇愚:更強調性格上的愚直(如韓愈自述冒犯皇帝的耿直行為)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出現于古籍研究領域。需注意其古漢語特性,避免在現代語境中誤用。
注:由于不同文獻對拼音标注存在差異(chōng/yǒng),建議結合具體典籍的現代注音版本進行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憃愚是一個多音字,意思有兩個:
1. 愚昧、愚笨:形容人理解力低下,不聰明,缺乏智慧。
2. 徒然、白費功夫:形容做事沒有取得好的結果,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憃愚的部首是心,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憃愚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其字形由心旁加上愚部組成。愚部象征着人類的智慧,心旁則表示情感和思考。
繁體字:憃愚的繁體字為憃愚,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憃愚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字形和現代字體相似。
例句:
1. 他整天無所事事,真是個憃愚之人。
2. 他努力工作了一整天,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真是太憃愚了。
組詞:憃愚并不常用于組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形容詞。
近義詞:愚蠢、傻瓜、笨拙
反義詞:聰明、智慧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