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棱角。 宋 蘇轼 《文登蓬萊閣下作詩遺垂慈堂老人》詩:“ 陽侯 殺廉角,陰火發光采。”
(2).喻方正的行為。 明 李東陽 《祭樸翁先生黎公文》:“厠官翰林,復為公徒,示我以廉角,造我以範模,謂形迹不可以不慎,而富貴不可以力圖。”
“廉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物體的邊角或尖銳部分,常用于描述具有明顯棱角的形态。
例句:
比喻人品行端正、堅守原則,強調道德上的棱角與剛直不阿。
例句:
“廉”字本義為“廳堂側邊”,後引申出“棱角”之意(如所述),而“角”強化了邊界的意象,兩者結合後既指物理棱角,也用于抽象的道德層面。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蘇轼、李東陽相關作品原文。
《廉角》是一個成語,它意指一個人言行正直,廉潔無私。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以正直為準則的行為。
《廉角》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第一個部首是“廴”(yǎn),意指“走動”或“延伸”。第二個部首是“角”(jué),意指“角度”或“形狀”。
在釋義上,“廴”表示正直的縱向延伸,而“角”表示以直角為準則。
《廉角》最早見于明代吳安國的《詩潮譚話》。這本書是吳安國在他的散文集中對一些成語進行解釋和注釋的作品。
《廉角》的繁體字為《廉角》。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廉角》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廿角》。
1. 他的品行高尚,經常被稱為一個真正的“廉角”。
2. 作為一名政府官員,他始終保持廉潔自律的形象,被譽為“廉角之表”。
1. 廉潔:意指沒有受到貪污、賄賂等非法觸犯的品質。
2. 角度:意指兩條線相交所形成的直角、銳角或鈍角。
1. 清廉:意指純潔無暇、毫無污點的品行。
2. 正直:意指言行舉止正直、不偏不倚。
1. 貪污:意指利用職權和資源謀取非法私利的行為。
2. 偏頗:意指言行不公正、帶有偏見或偏向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