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den city] 如金屬鑄成的堅固城牆
金城千裡。——漢· 賈誼《過秦論》
(1).指堅固的城。《管子·度地》:“城外為之郭,郭外為之閬。地高則溝之,下則隄之,命之曰金城,樹以荊棘,上相穡著者,所以為固也。”《後漢書·班固傳上》:“建金城其萬雉,呀周池而成淵。” 李賢 注:“金城,言堅固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説起 燕都 的形勢,北倚雄關,南壓區夏,真乃金城天府,萬年不拔之基。” 清 鄭燮 《念奴嬌·金陵懷古·石頭城》詞:“千裡金城迴不盡,萬裡洪濤噴薄。”
(2).京城。《文選·張協<詠史>》:“朱軒曜金城,供帳臨長衢。” 劉良 注:“金城, 長安城 也。”《舊唐書·東夷傳·新羅》:“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裡。”
(3).城内牙城;城中之城。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漯水 又北逕 聊城縣 故城西,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門有馳道。”《資治通鑒·晉安帝義熙八年》:“ 鎮惡 與城内兵鬭,且攻其金城,自食時至中晡,城内人敗散。 鎮惡 穴其金城而入。” 胡三省 注:“凡城内牙城, 晉 宋 時謂之金城。”《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五年》:“ 齊 兵退據 相國城 及金城。”注:“二城皆在 壽陽城 中……金城、 壽陽 中城也。自 晉 以來,率謂中城為金城。”
(4).地名。古郡。在今 甘肅 蘭州 之西北。 漢 陳琳 《檄吳将校部曲文》:“ 超 之妻孥,焚首 金城 。” 清 吳偉業 《贈家侍禦雪航》詩:“自古於 金城 ,互市有深意。”
(5).地名。 東晉 時 丹陽郡 江乘縣 地名。參見“ 金城柳 ”。
(6).地名。 五代 時 應州 縣名。《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二年》:“ 應州 馬軍都指揮使 金城 郭崇威 亦恥臣 契丹 ,挺身南歸。” 胡三省 注:“按此非 蘭州 之 金城 ,乃 應州 之 金城縣 也。”
“金城”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曆史文獻和地理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比喻堅固的城池
指如金屬鑄成的城牆般牢不可破,常見于古籍。例如:
代指京城或都城
如《文選·張協<詠史>》中“朱軒曜金城”的“金城”指長安城。
城中之城(牙城)
古代軍事防禦體系中,指城牆内的核心區域。例如:
地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地理考證,可參考《漢書》《水經注》等古籍,或查閱地方志資料。
《金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金色的城池”或“富饒之地”。由于“金城”寓意富貴、堅固,因此常用來形容地方繁華、富饒、安定。
《金城》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钅”和“土”。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金城》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詩經·小雅·金谷》中有“升彼金城,齊我六翮”之句,用來描述一個美麗的城市。在繁體字中,《金城》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一些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金城》在古時的寫法中,“金”字的上方會出現一個“采”字旁,表示黃金的含義;“城”字則由旁邊的“土”字後面加一個“正”字旁構成,表示城牆的堅實。
1. 這裡是一個金城,經濟發達,人民生活富裕。
2. 曆經滄桑,這座金城仍然屹立不倒。
組詞:金箍、金杯、城堡。
近義詞:黃金之城、富饒之地、繁華都市。
反義詞:貧瘠之地、烏煙瘴氣、廢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