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筌魚的意思、筌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筌魚的解釋

捕魚。 唐 駱賓王 《夏日夜憶張二》詩:“烹鯉無尺素,筌魚勞寸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筌魚”一詞需分兩部分理解,其核心含義與捕魚工具及哲學隱喻相關:

  1. “筌”的本義與來源

    “筌”指竹制的捕魚器具,形似籠筐。《莊子·外物》經典表述:“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此處“筌”為捕魚工具,引申為達到目的的手段。漢代《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筌”,但其形聲結構(竹字頭+全聲)體現竹制屬性。該字在《康熙字典》中歸為竹部,釋義“取魚竹器”。

  2. “筌魚”的複合含義

    古籍中“筌魚”多作動賓結構,表“以筌捕魚”之意。如唐代陸龜蒙《漁具詩序》:“缗而竿者總謂之筌,筌之流曰筒曰車”,此處“筌”泛指漁具。宋代《廣韻》注“筌”為“捕魚笱”,強化其工具屬性。故“筌魚”可解作通過工具捕獲魚類的行為過程。

  3. 哲學引申與文學意象

    受《莊子》影響,“筌魚”衍生出雙重隱喻:

    • 工具性:象征實現目标的媒介(如語言之于思想);
    • 暫存性:強調得到本質後需超越形式(如“得魚忘筌”)。

      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中“筌蹄意已忘”即化用此典,将“筌魚”升華為精神超脫的意象。

  4. 現代用法與詞頻

    當代漢語中,“筌魚”作為獨立名詞極少使用,多見于文言引用或哲學讨論。《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筌魚”詞條,但“得魚忘筌”作為成語保留,印證其文化延續性。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筌魚”并非獨立詞彙,而是與典故“得魚忘筌”相關,需結合“筌”與“魚”的關系進行解釋:

  1. 字義解析

    • 筌:指用竹篾編制的捕魚工具,形似籠子,用于攔截或誘捕魚類。
    • 魚:即水中生物,此處代指目标或目的。
  2. 典故出處
    語出《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意為捕魚竹器(筌)是獲取魚的工具,但得到魚後便不再需要筌。莊子以此比喻語言、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強調工具服務于目标,目标達成後無需拘泥于工具。

  3. 哲學引申

    • 工具與目的:筌象征方法或媒介,魚象征終極追求。例如,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理解深意後可超越文字本身(即“得意忘言”)。
    • 文學應用:魏晉嵇康《贈秀才入軍》中“得魚忘筌”暗含對自然之道的領悟,呼應莊子思想。
  4. 常見誤讀
    “筌魚”常被誤作固定搭配,實為拆分典故的表述。正确用法應結合上下文,如“不落言筌”指語言不露雕琢痕迹,“得魚忘筌”則強調超脫工具束縛。

“筌魚”需置于《莊子》語境中理解,體現中國傳統哲學中工具性與超越性的辯證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旃陀石窟牓題報覆變風易俗砭磨标準大氣壓兵役擯絶蔡文姬草民倡踴朝盈夕虛俶爾堆頭封河鳳轺高不成低不就牯牛嶺姑胥台懽如花式彙兌回沓漿家鲛帕基波計酬介老即戎集束沮渠口糧爛仔牢騷聯璧梁雁論課淪傾氀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謾藏誨盜冥寞目不忍視凝寒盤費貧道陗陁僑吳啟化清烈容膝繩子身塔深知灼見視師石獸頭昏目暈遐路香澤瞎淘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