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謾藏誨盜的意思、謾藏誨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謾藏誨盜的解釋

見“ 謾藏誨盜 ”。


謂收藏東西不謹慎而招緻盜賊。謾,通“ 慢 ”。語出《易·繫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冷眼觀》第十七回:“俗語説,財勿露白,要到子尴尬個時候,倒説伲是謾藏誨盜。” 王統照 《五十元》:“事情過後,鎮上出了不少的議論:有人說 老蒲 确是‘謾藏誨盜’,不要看他自己裝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謾藏誨盜”是由“謾藏”與“誨盜”組合而成的成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原句中的“慢藏”指疏于保管財物,“誨盜”意為誘導盜竊行為。後世在使用中逐漸演變為“謾藏誨盜”,其中“謾”通“慢”,表示怠慢、疏忽之意,“藏”指收藏財物,“誨”為教導、誘導,“盜”即盜竊。成語整體指因財物保管不當而招緻他人盜竊,引申為因自身疏忽引發禍患。

從漢語構詞法分析,該成語屬于因果關系的複合結構,“謾藏”為因,“誨盜”為果,強調行為與後果的必然聯繫。例如《資治通鑒·唐紀》中引用此語,警示官員需嚴謹管理公物,避免因渎職導緻國家損失。在現代用法中,常用于強調財物管理、信息安全等領域需提高防範意識,如“貴重物品隨意擺放,無異于謾藏誨盜”。

該成語的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8卷“謾”字條目,以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9年修訂版)對“誨”字的引申義解析。其核心思想與《禮記·大學》中“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訓誡一脈相承,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居安思危的處世哲學。

網絡擴展解釋

“謾藏誨盜”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場景

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白花駱不足為外人道長空牀頭金盡镫花德容言功電鑰洞徹事理二蒯鳳舞龍蟠分内府官瑰蒪海選好辨好生之德讙兜豢腴畫翣降德見好螹胡薦仍嬌妍接煞稽角擊轊楷字恪懃可什麼空首布令人起敬樓檻馬筴貌冠敏博瞑工明廉暗察旻靈模次難素碾盤暖屋锵钺青鹘親推融悟睿畧散放猞猁狲聲化蜃珧適居其反施身受歲薙發提學痛不欲生罅漏鄉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