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高不成低不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高不成低不就的解釋

語本 宋 陳師道 《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俗,高低莫可隻隨緣。” 任淵 注:“世傳《樂府曲》曰:‘高來不可,低來不可。’”意謂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多用以形容謀求職業或婚配上的兩難處境。 冰心 《冬兒姑娘》:“其實我也早留心了,不過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亦作“ 高不湊低不就 ”、“ 高不輳低不就 ”。《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其間也就説過幾家親事,高不湊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所以高不輳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見這兩個老人家難理會,也有好些不耐煩,所以親事越遲了。” 明 陳與郊 《義犬》第一出:“[丑]問:我偌大這箇身子,卻緣何高不湊低不就,落落度度的。先生,你看我該作什麼勾當,揀什麼最便宜與我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高不成低不就”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在選擇職業或婚戀時陷入的兩難處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出處與演變


使用場景

  1. 求職困境:能力或資曆達不到理想職位,又不願接受較低崗位(例:“他博士畢業卻高不成低不就,至今未找到工作”)。
  2. 婚戀選擇:對伴侶要求過高,導緻難以匹配合適對象(例:“她條件優秀卻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單身”)。

近義詞與擴展


例句參考

  1. 冰心在《冬兒姑娘》中寫道:“其實我也早留心了,不過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2. 諺語提醒:“人浮于事的年代,切忌好高骛遠,以免高不成低不就。”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分析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意思

《高不成低不就》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因為自身的條件或能力不足,無法達到一個高的水平,但又不肯接受一個低的水平,結果隻能處于一個無法前進也無法退後的尴尬境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高不成低不就》由“高”、“成”、“低”、“就”四個字組成。

部首拆分為:

筆畫拆分為:

來源

《高不成低不就》最早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武經總要》一書中,但最初沒有這個成語的完整形式,隻是後來人們根據吳自牧的文意進行了補全。

繁體

繁體字為《高不成低不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他不願意接受公司給他的晉升,卻又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真是高不成低不就。

組詞

高就、低就、高成低就

近義詞

進退兩難、左右為難

反義詞

積極進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