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寒。《文選·劉桢<贈從弟>詩之二》:“豈不罹凝寒,松栢有本性。” 李善 注:“凝,嚴也。”《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 唐 孔穎達 疏:“冬時凝寒之氣在於地上,水又清輕,羽既稟其寒氣,又象水聲,故其數少。” 宋 曾鞏 《降龍》詩:“凝寒堕指熱侵骨,一宴百盞傾金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其時天氣凝寒,注湯沃面過了,将殘湯傾去,還有傾不了的,多少留些在盆内。過了一夜,凝結成冰。”
“凝寒”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嚴寒、極度的寒冷,常用于形容冬季或寒冷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凝寒”由“凝”(凝固、凍結)和“寒”(寒冷)組合而成,字面指寒氣凝結的狀态,引申為極端寒冷的氣候或環境。例如: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禮記》等典籍。
凝寒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豐富的意義和用法。
凝寒的意思是指寒冷凝結,指氣溫低下,使水等液體或濕氣凝固、凝結。
凝寒的部首是冫(冰的本義,也可理解為水的象形)。
凝寒的筆畫數是12畫。
凝寒是漢語詞彙,由古代人們根據事物的特性和形象創造而成。
凝寒的繁體寫法為凝寒。
在古時候,凝寒的寫法和現代寫法比較相似,隻是字形可能稍有不同。
1. 寒冬來臨,大地凝寒,白雪覆蓋一片。
2. 窗外凝寒的寒風吹進房間,讓人感到冷飕飕的。
3. 冬夜的湖面凝寒,寒冷無比。
凝寒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如:凝寒之地、凝寒作品、凝寒氣息等。
凝寒的近義詞有凝凍、凝結、冰凍等。
凝寒的反義詞有融化、解凍、升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