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子的意思、繩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子的解釋

[equivalent to “繩”] 見“繩”

詳細解釋

由兩股以上的棉、麻、棕等纖維或金屬絲絞合而成的條狀物。《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當下不由分説,叫兩個夯漢把 牛浦 衣裳剝盡了,帽子鞋襪都不留,拿繩子捆起了,臭打一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繩子的漢語釋義與考據

一、基礎釋義

“繩子”指由多股纖維(如麻、棉、草)或合成材料絞合而成的長條形柔性工具,主要用于捆紮、牽引、固定等用途。《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用兩股以上纖維擰成的條狀物,用于捆綁或牽引。”

二、材質與工藝演變

  1. 傳統材質:古代以天然纖維為主。《天工開物》記載,先秦時期多用“麻枲(xǐ)”(大麻莖皮)制繩,漢代逐漸采用棕榈纖維。
  2. 現代工藝:合成材料(如尼龍、滌綸)取代天然纖維,通過機械加撚、編織提升強度與耐磨性,工業标準規範了承重等級。

三、文化延伸意義

  1. 象征約束:如“繩之以法”(《後漢書》)引申為法律約束;
  2. 度量工具:“繩墨”指木工劃線工具,喻準則(《莊子·逍遙遊》:“匠石運斤成風,盡垩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唯繩墨之是循”);
  3. 哲學意象:《老子》“繩繩兮不可名”以繩的連綿喻道之無窮。

四、字形溯源

“繩”為形聲字,篆文從“糸”(mì,絲線)、從“黾”(mǐn,蛙類,表延續),本義指“持續不斷的絲索”,後泛指各類繩索(《說文解字·糸部》)。


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宋應星《天工開物·乃服》
  3. 國家标準《GB/T 8834-2016 纖維繩索》
  4. 許慎《說文解字》,王弼注《老子道德經》
  5.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網絡擴展解釋

“繩子”是一種由多股纖維、金屬絲或其他材料擰絞、編織而成的長條狀工具,主要用于捆綁、牽引、固定或懸挂物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構成與材質

2.結構與類型

3.主要用途

4.相關術語與安全标準

若需了解具體繩子的選購或專業參數,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報身佛鞭箠笾簋壁經步隊察判成果沖犯出大恭淳悶答辭疊破地鐵鳳墀楓葉趕腳隔頓共心官燈過宿債焊栅鶴位懷瑾咶剌槐穟谫僿夾望車晶蟾經曆吉阡極欲抉眼領南龍池陸處蒙士面魔羅民賦麋舌腦性内録狃泰盼倩器類清府趨附日光沙場盛躅嗜悅霜禾亡比翫日愒月文瑞樓溫中無如無身蝦蟹眼席賓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