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尚的功業。 漢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太守 張溫 等相與嘆曰:‘銘勒顯於鐘鼎,清烈光于來裔。’”
(2).(香氣)清郁強烈;(聲音)清晰激越。《西遊補》第七回:“清烈薔薇露一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 嘉祥 李生 ,善琴。偶適東郊,見工人掘土得古琴,遂以賤直得之。拭之有異光;安絃而操,清烈非常。”
“清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高尚的功業
用于形容人的功績或品德高尚,具有曆史或道德層面的崇高意義。例如《太尉汝南李公碑》中“清烈光于來裔”,即強調其功業流傳後世。
(香氣)清郁強烈;(聲音)清晰激越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兼具書面化與古典色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側重(如品德、香氣或聲音)。
清烈是一個形容詞,指某種事物清新明亮而又具有力量和激烈的特質。通常用來形容氣息、香氣、聲音、光線等。
清烈的部首是火字旁,拆分後的筆畫順序分别為清(三畫)和烈(10畫)。
清烈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已有悠久的曆史。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詩詞中常常能夠見到這個詞的使用。
清烈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清烈”。
在古代漢字中,清烈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同,即清烈。
1. 酒香清烈,使人陶醉于其中。
2. 夜空中的星光絲絲縷縷,清烈而又甯靜。
3. 此曲悠揚而又清烈,使人心曠神怡。
清烈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清爽、清早、清風、清新、清雅、烈性、烈士、烈焰等。
清烈的近義詞有:明亮、清新、熱烈、豪邁、激烈。
清烈的反義詞有:沉悶、壓抑、低沉、柔和、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