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諺語。《後漢書·虞诩傳》:“喭曰:‘ 關 西出将, 關 東出相。’” 李賢 注:“《前書》曰:‘ 秦 漢 以來, 山 東出相, 山 西出将。’ 秦 時 郿白起 、 頻陽 王翦 ; 漢 興, 義渠 公孫賀 、 傅介子 , 成紀 李廣 、 李蔡 , 上邽 趙充國 , 狄道 辛武賢 ,皆名将也。丞相,則 蕭 、 曹 、 魏 、 丙 、 韋 、 平 、 孔 、 翟 之類也。”亦作“ 關東出相,關西出将 ”。《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 關 東出相, 關 西出将”。
“關西出将,關東出相”是中國古代的一句諺語,主要描述不同地域的人才傾向。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指函谷關以西地區(關西)多出武将,函谷關以東地區(關東)多出文相。這反映了古代中國地域文化差異:關西因靠近邊疆,民風尚武;關東地處中原腹地,文教興盛,故以文臣著稱。
需注意,成語中的“關東”“關西”與現代地理概念不同,特指以函谷關為界的區域,而非今日的東北或西部地區。此諺語體現了古代中國對地域文化差異的觀察,但實際曆史中也有例外(如關東也出武将)。
《關西出将,關東出相》是一句中國的成語,用來形容地域特點和人才分布。它的意思是指在古代,關西地區出産的人物多是勇猛的将領,而關東地區則出産聰明而有才幹的官員。
成語《關西出将,關東出相》的首字關含有“門”字旁,尾字相含有“目”字旁。
拆分後的各個部首和筆畫如下:
關(門字旁,共6畫);西(西字旁,共6畫);出(山字旁,共5畫);将(寸字旁,共10畫);,(沒有部首和筆畫);關(門字旁,共6畫);東(東字旁,共5畫);出(山字旁,共5畫);相(目字旁,共9畫)。
這個成語最早源自南朝宋時期的文獻《宋書·劉義慶傳》。在文中劉義慶評價時稱,“自古關西出将、關東出相”,将士多出自西部,而官員才能較高的多出自東部。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是這句成語的繁體字寫法。
成語《關西出将,關東出相》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特殊變化,與現代漢字一緻。
這裡有一個關于《關西出将,關東出相》成語的例句:
在古代曆史上,貴族家族中的将領往往來自關西地區,而擔任重要官職的官員則多來自關東地區。
成語《關西出将,關東出相》沒有特定的可以組成的詞語。
沒有與《關西出将,關東出相》意思相近的成語。
沒有與《關西出将,關東出相》意思相反的成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