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觀止矣的意思、歎觀止矣的詳細解釋
歎觀止矣的解釋
用來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詞語分解
- 歎的解釋 歎 (嘆) à 因憂悶悲痛而呼出長氣:歎氣。歎息。悲歎。歎惋。長籲短歎。 因高興、興奮、激動而發出長聲:歎賞。歎服。贊歎。歎觀止矣(指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 吟詠:詠歎。一唱三歎。 筆畫數:;
- 矣的解釋 矣 ǐ 文言助詞(a.用于句末,與“了”相同,如“由來久矣”,“悔之晚矣”;b.表示感歎,如“大矣哉”)。 筆畫數:; 部首:矢;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歎觀止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用來贊美看到的事物或技藝精妙絕倫、達到極緻,令人感歎無需再看其他同類事物。例如形容自然景觀、藝術作品或高超技藝的完美程度。
二、出處與演變
-
典故來源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國公子季劄在魯國觀賞樂舞,看到舜時的《韶箾》後贊歎:“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意為“看到這裡已足夠,其他樂舞不必再看了”)
-
後世引用
清代文獻如《壺天錄》《履園叢話》中均有使用,例如:“遊滬者得未曾有,無不歎觀止矣。”
三、結構與解析
- “歎觀”:指因贊歎而觀賞,表達對事物的驚歎與欣賞。
- “止矣”:表示“到此為止”,強調事物已完美到無需再進一步觀看或比較。
整體意為“贊歎到極點而停止觀賞”,隱含“無法超越”的極緻性。
四、使用場景
- 贊美自然或人文景觀
例:“黃山雲海奇觀,令人歎觀止矣。”
- 形容藝術或技藝的高超
例:“敦煌壁畫筆法精妙,觀者無不歎觀止矣。”
- 強調事物的完美性
例:“這場表演融合科技與藝術,堪稱歎觀止矣。”
五、近義與辨析
- 近義詞:歎為觀止、拍案叫絕、登峰造極
- 區别:“歎觀止矣”更突出“止于極緻”的古典語境,而“歎為觀止”是現代常用簡化版。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左傳》及清代筆記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歎觀止矣(tàn guān zhǐ y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表示令人歎為觀止,已經到達極緻,無法再超越或超越範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又、山、示
- 筆畫數:28畫
來源:
《歎觀止矣》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的《文心雕龍·神鬼志》一文中:“作薛澤墓話,亦有《歎觀止矣》之言。”可見,此詞源于謝靈運創作的文章。
繁體:
《嘆觀止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歎觀止矣》這個詞的寫法并未有較大的變化。
例句:
這個音樂會的演出太精彩了,真是歎觀止矣!
組詞:
- 嘆氣成書 (tàn qì chéng shū) - 嘆:歎,氣:意氣,成:完成,書:書寫。形容讀者認為感歎之作,因其内容而成書。
- 嘆為觀止 (tàn wéi guān zhǐ) - 嘆:歎,為:是,觀:看,止:停止。表示某事物令人感歎,無法超越。
近義詞:
- 駭人聽聞(hài rén tīng wén):形容消息、事物非常驚人,讓人震驚。
反義詞:
- 愚不可及(yú bù kě jí):意思是愚笨到無法達到或理解某種水平。與“歎觀止矣”形成對比,表示某種狀态非常低下或糟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