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氏的意思、觸氏的詳細解釋
觸氏的解釋
《莊子》寓言中的蝸角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相與争地而戰。”參見“ 觸蠻 ”。
詞語分解
- 觸的解釋 觸 (觸) ù 抵、頂:抵觸。“羝羊觸藩,赢其角”。 碰,撞:觸礁。觸電。觸動。觸摸。觸發。觸犯。觸怒。 遇着:接觸。觸覺(?)。觸目驚心。觸角(僶 )。觸景生情。觸類旁通。 因某種刺激而引起感情變化
- 氏的解釋 氏 ì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總的,氏是分支,後來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古代稱呼帝王貴族等,後稱呼名人、專家:神農氏。太史氏。攝氏表。 氏 ī 〔阏( 〔月氏〕見“乶 )氏〕見“阏”。月”。
網絡擴展解釋
“觸氏”是源自《莊子》寓言中的虛構國名,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
出處與寓言背景
該詞出自《莊子·則陽》篇,描述蝸牛兩角上的兩個小國:左角為“觸氏”,右角為“蠻氏”。兩國常因争奪土地爆發戰争,死傷慘重,但實際争奪的範圍僅蝸角之地。
-
象征意義
莊子通過這一寓言諷刺人類為微小利益争鬥的荒誕性,後以“觸氏”與“蠻氏”(合稱“觸蠻”)代指因瑣事引發的無謂沖突。
-
引申用法
後世文學作品中,“觸蠻”常被引用,如清代黃遵憲的“何洲何地争觸蠻”,用以批評現實中的狹隘争鬥。
-
姓氏淵源
據考,“觸”作為姓氏可能與莊子寓言相關,源于戰國魏國王室後裔,但此說法多見于民間考據,未見于正史。
若需進一步了解《莊子》原文或姓氏源流,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觸氏》是指古時候的一種姓氏。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觸(chù)和氏(shì)。觸的部首是角,總共有10個筆畫;氏的部首是氏,總共有4個筆畫。《觸氏》這個姓氏的來源目前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在繁體字中,觸氏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但對于《觸氏》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我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對于古代漢字的研究,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專門的字典和古代文獻。
以下是示例句子:
1. 張觸氏是我的好朋友。
2. 觸氏家族在這個地區有很高的聲望。
3. 我聽說觸氏有一個悠久的曆史。
4. 觸氏的家族圖騰是龍。
觸氏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的信息我目前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如果您對其他問題有興趣,我将盡力幫助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