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龍刍狗的意思、土龍刍狗的詳細解釋
土龍刍狗的解釋
土做的龍,草紮的狗。比喻名實不相副。《三國志·蜀志·杜微傳》:“ 微 自乞老病求歸, 亮 ( 諸葛亮 )又與書答曰:‘ 曹丕 篡弑,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詞語分解
- 土龍的解釋 .用土制成的龍。古代用以乞雨。《淮南子·說山訓》:“聖人用物,若用朱絲約芻狗;若為土龍以求雨。” 漢 王充 《論衡·亂龍》:“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設土龍以招雨,其意以雲龍相緻。”《後漢書·禮儀
- 刍狗的解釋 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魏源 本義:“結芻爲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網絡擴展解釋
“土龍刍狗”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泥土捏成的龍,稻草紮成的狗。原指古代祭祀時使用的臨時替代品(如求雨用的土龍、草狗),後比喻徒有虛名、毫無實際價值的事物。
- 引申義:形容名不副實,表面尊貴或重要,實則空洞無物。
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出自《三國志·蜀書·杜微傳》,諸葛亮在信中評價曹丕篡位稱帝時提到:“是猶土龍刍狗之有名也。”
- 曆史背景:三國時期,杜微作為蜀漢官員隱退,諸葛亮寫信勸其出山輔政,借“土龍刍狗”暗諷曹魏政權雖稱帝卻無正統性。
用法與語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或定語,含貶義。
- 適用語境:多用于批判事物或人虛有其表,強調名實不符。例如:“某些機構看似龐大,實為土龍刍狗,毫無作為。”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陶雞瓦犬(比喻無用的擺設)、名存實亡。
- 反義詞:名副其實、實至名歸。
補充說明
該成語通過具象的祭祀用品(土龍、草狗)揭示抽象道理,生動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名實之辯”的哲學思想。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解讀,可參考古籍《三國志》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土龍刍狗的意思
《土龍刍狗》這個詞是一個民間俚語,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或品質低劣、粗鄙惡俗。通常用來指代不講道德、缺乏修養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土龍刍狗》由4個漢字組成:
- 土(tǔ):部首是土,共3畫。
- 龍(lóng):部首是龍,共16畫。
- 刍(chú):部首是刀,共3畫。
- 狗(gǒu):部首是犬,共4畫。
來源
《土龍刍狗》這個詞源于民間,常被用來形容那些素質低下、不學無術的人。
繁體字
《土龍芻狗》(土龍:部首是土,芻龍:部首是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如《土龍刍狗》中的“土”字可能寫作“圡”,“龍”字可能寫作“龍”,“刍”字可能寫作“芻”,“狗”字可能寫作“犭句”,具體寫法因不同時期而異。
例句
1. 他的行為舉止簡直就是個土龍刍狗。
2. 這些人真是一群地地道道的土龍刍狗。
3. 隻有土龍刍狗才會做出這樣粗俗無禮的舉動。
組詞
土氣、龍門刀、刍議、狗屎運
近義詞
草包、愚蠢、粗俗、低劣
反義詞
君子、高雅、文明、修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