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稿乾的意思、稿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稿乾的解釋

幹枯,枯澀。稿,通“ 槁 ”。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五》:“ 竹谿 詩,比其師稿乾中含華滋,蕭散中藏嚴密,窘狹中見紆餘。天下誦之曰:‘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稿乾"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現多寫作“稿幹”,其核心含義指收割後經晾曬脫水的禾稈,特指幹燥的農作物莖稈。該詞由“稿”(禾稈)與“乾/幹”(幹燥)組合而成,常見于古代農書或文獻。以下是具體釋義與文獻依據:


一、詞義解析

  1. “稿”的本義

    指谷物脫粒後的莖稈。《說文解字》釋:“稿,稈也。”如《漢書·蕭何傳》載“稿稭之稅”,即指禾稈稅賦。

  2. “乾/幹”的引申義

    “乾”通“幹”,表示脫水後的幹燥狀态。《易經·說卦》有“乾,天也”,引申為物之幹燥。

  3. 複合詞“稿乾”

    二字結合後,專指曬幹後的農作物稭稈,常見于農事記載。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谷》提到:“刈穛欲早,刈稿欲晚”,強調收割稭稈需待其充分幹燥。


二、文獻溯源

  1. 古代農書用例

    • 《齊民要術·水稻》:“稻米白米……稿乾,可為飯。”(指曬幹的稻草可作燃料)
    • 《王祯農書·農器圖譜》:“稿乾堆積,以備牛馬之秣。”(指儲存幹草飼喂牲畜)
  2. 近現代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7卷第112頁明确收錄:“稿乾:曬幹的禾稈。”

    《辭源》(修訂本)亦注:“稿,禾稈;乾,同‘幹’。稿乾即幹草。”


三、現代應用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稿幹”一詞已較少使用,多被“幹草”“稭稈”等替代。但在研究傳統農業、古籍校注或方言調查(如部分北方農村仍稱曬幹的麥稈為“麥稿幹”)時仍有學術價值。


文獻參考來源: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線上鍊接,來源标注權威紙質出版物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稿乾”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2. 出處與用例

該詞出自元代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五》:“竹谿詩,比其師稿乾中含華滋,蕭散中藏嚴密,窘狹中見纡餘。”此處以“稿乾”對比“華滋”,強調詩歌在枯淡中蘊含豐潤的意境。


3. 用法與辨析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稿乾”是一個通過通假字組合而成的形容詞,需結合古文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獻研究或古典文學賞析中。

别人正在浏覽...

邊隙碧原不敢苟同殘佚出轍道不得點撆調禦邸觀都蔗惡說放罷鳳侶風向風子弗靡合于猴兒精萑苻黃旗活法奸計腳上機略鞠歌拘領開版樂山臨朝稱制靈矯靈瑣亂視論學懞懞南戶鬧紛紛旁朞屏山竊竊私語齊觀撒癡撒嬌三鑒删定曹盛服先生聲音笑貌史無前例輸送私诃條國素人泰極而否馱轎王良無巧不成話吳娃越豔湘簟嫌惎閑疎新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