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硉兀的意思、硉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硉兀的解釋

見“ 硉矹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硉兀(lù wù)是漢語中一個形容山石或地勢險峻陡峭的疊韻連綿詞,具有以下詳細釋義與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形容山石高聳突兀

    指岩石嶙峋陡峭、崎岖不平的狀态。

    例:李白《江上答崔宣城》詩:“硉矹(同“兀”)沙丘轉,莽蒼雲山暮。”

  2. 引申為險峻的山勢或地勢

    強調地形險要、起伏劇烈,常見于古典詩文對自然景觀的描寫。

    例:陸遊《遊山》詩:“長林莽莽天近遠,危磴硉兀苔斑斑。”


二、詞源與演變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硉兀:高聳突出貌。多形容山石或地勢。”(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2. 《辭海》(第七版):

    “硉兀:山石高峻貌。亦作‘硉矹’。”(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

  3. 《古代漢語詞典》:

    “形容山石突兀嶙峋,引申為險峻不平。”(商務印書館,2014)


四、文學經典用例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http://www.hydcd.com
  2. 李白《江上答崔宣城》全詩賞析(古詩文網)
  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4.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
  5. 杜甫《瘦馬行》注解(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6. 韓愈集校注(中華書局)

(注:古籍原文引用依據通行校勘本,現代詞典釋義參考權威出版社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硉兀”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高聳突出
    多用于形容山石、地勢的險峻陡峭,如“山勢硉兀”指山體高而尖銳,或“硉兀的尖峰”等自然景觀。唐代杜甫在《瘦馬行》中以“骨骼硉兀如堵牆”比喻瘦馬骨骼嶙峋,突顯其突出不平的形态。

  2. 堅硬銳利
    部分文獻中引申為物體形狀尖銳,如李白《明堂賦》中“挂天珠之硉矹”,形容裝飾物的高聳之态。


二、引申含義

  1. 委屈不平
    唐代韓愈詩句“隱忍硉兀冤”中,借“硉兀”表達内心郁結不平的情緒。

  2. 嚴峻或豪放
    可形容性格剛直嚴厲,如明代李東陽描述人物“意氣硉兀”;亦指文風或氣概的高亢豪邁。


三、使用場景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或結合具體古文例句深化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頒揚鼻凹唱反調超羣拔萃承侍塵膩絺章飾句黜嫚春申浦杜學鹗龜富父黼冔勾串瓜疇芋區挂名故關骨盧槌皇師回波樂惑營簡化交感神經畸客舊曲刊滅口刬樂地樂笑憭栗厲高琉璃瓦美術片門箋緬述蓦地裡木錧念奴嬌(大江東去)鳥耍霓衣排軍胚種噴振千章萬句青甸青門種瓜青女青邱清妥桑笄散意色迷麝香褐折脅率性死不瞑目威凜凜微鮮問諸水濱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