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ter as a fire singeing one's eyebrows] 火燒眉毛,比喻事态緊迫,危急
見“ 燃眉之急 ”。
“燃眉”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事情極為緊急,如同火燒眉毛般迫在眉睫,需立即處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燃眉”通過生動的比喻,形象化地傳達了緊急狀态,既可用于日常口語,也常見于文學與曆史文本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成語形式“燃眉之急”,可參考相關典故和擴展用法。
燃眉,是一個常用于形容某種緊迫情況或者困境的詞彙,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經常被提及。它表示一種像火焰一樣迅猛的速度,字面意思是像火燒着眉毛一樣緊迫。
現代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解釋這個詞的構造。燃字的首部是火,表示與火有關,頭部(火)下面的部首為焱,表示火焰。眉字的首部是目,表示與目有關,字的下半部為美,表示美麗。整體來看,燃眉由火焰與美麗的目相結合,形象地描述了一種火燒眉毛的緊迫情況。
燃眉這個詞的來曆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文學家陳思王陳慶之的《謝韓壽詩》中,其中有一句“壽其儲壺千歲久,惜君燃眉亦可懷”,意思是壽命像千歲一樣長久,但是對于你來說,每天都經曆着像燃燒眉毛一樣的危機感。這個詞也反映了古代中國社會中一些重要的價值觀念,比如注重生命的短暫和稀缺。
在繁體字中,燃字和眉字的形态與簡體字基本保持一緻。燃字的結構稍微複雜一些,但基本上是由火和人組成,表示火焰和人體的關系;眉字仍然由目和美組成,表示目的美麗和清晰。
古時候,燃字和眉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燃字的舊字體在正上方加了一個“尢”字旁,表示火的形狀;眉字的舊字體則與現代基本一緻。
燃眉這個詞可以用在各種例句中。比如:“他在赴約的路上突然收到公司緊急任務,頓時感到像燃眉一樣緊迫。”又如:“他的學習進度一直很慢,現在期末考試即将到來,形勢燃眉了。”
與燃眉相關的組詞有燃火、燃燒、火焰等;其近義詞有急迫、緊急、迫切等;反義詞可以是從容、悠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