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徵的意思、遐徵的詳細解釋
遐徵的解釋
謂對遠處或以往的事物加以考察。 唐 周鍼 《登吳嶽賦》:“遐徵衆嶽,式并嶐崇。” 唐 張叔良 《五星同色賦》:“逖覽傳記,遐徵休咎。”
詞語分解
- 遐的解釋 遐 á 遠:遐方。遐心。遐觀。遐迩(遠近)。遐舉(進行;遠揚)。遐想。 長久:遐齡。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徵的解釋 徵 ǐ 古代五音之一,相當于簡譜“”。 徵 ē 見“征”③徵⑦。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遐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字“遐”和“徵”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
本義:遠行;遠征
- 遐 (xiá):本義指遙遠、長久。引申為“遠去”、“遠行”。
- 徵 (zhēng):本義指召集、征召(如征兵)。引申為“遠行”、“出征”。
- 組合義:兩個字都有“遠行”的意思,組合成“遐徵”後,核心含義是指到遙遠的地方去,通常指長途跋涉、遠征或遠行。這個意義強調的是空間距離的遙遠和行程的艱辛。
- 例證:在古籍中,“遐徵”常用來描述将士出征遠方或使者長途跋涉。例如,《後漢書·卷八十五·東夷列傳》中提到夫餘國時,有“遐徵”一詞形容其地理位置偏遠,需遠行而至(此處“遐徵”可能更側重描述“遙遠征途”或“遠方的征途”)。《漢語大詞典》亦收錄此義項。
-
引申義:遠大的抱負或追求
- 由“遠行”、“遠征”的具象意義,可以引申出更抽象的含義。指追求高遠的目标、實現宏大的志向或抱負。這種追求如同一次精神或事業上的“遠征”,路途遙遠且充滿挑戰。
- 例證:在一些文學或論述性文本中,“遐徵”可用來形容士人或賢者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遠大理想和孜孜以求的精神狀态。例如,清代文人筆下可能用“遐徵”來形容士人不畏艱難、追求聖賢之道的決心。
“遐徵”一詞的核心含義是遠行、遠征,強調空間距離的遙遠和行程的艱巨。由此引申,它也常用來比喻追求遠大的目标、抱負或理想,帶有一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意味。它是一個較為典雅的古語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仿古的文學作品中。
參考來源: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遐”和“徵”字條的解釋及“遐徵”詞條的歸納。
- 古籍用例參考《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等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遐徵”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
一、作為成語的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 遐:指“遠方”,如“遐迩聞名”中的“遐”。
- 徵:意為“征兆、迹象”,如“徵兆”一詞。
組合後表示“遠方傳來的消息或預示性迹象”,常用于描述帶有預示性的信息或事件。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例如,長期努力未見成果時,突然收到遠方來信告知機遇,此信可稱為“遐徵”。
二、古代文獻中的延伸含義
在唐代詩賦中,“遐徵”另有“考察遠處或曆史事物”之意,如:
- 周鍼《登吳嶽賦》:“遐徵衆嶽,式并嶐崇。”(意為考察衆山之高峻)。
- 張叔良《五星同色賦》:“遐徵休咎”(指探究吉兇的征兆)。
三、其他相關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提到“遐徵”可指“遠行、遠征”,例如:
- 陸遊《寶劍吟》:“慨然思遐征”(表達遠征的豪情)。
但此用法多寫作“遐征”(“征”為“遠行”義),與“徵”的“征兆”義需區分。
- 主流含義:遠方傳來的預示性消息(成語用法)。
- 文獻含義:考察遠方或曆史(古代詩賦語境)。
- 注意:需結合具體文本區分“遐徵”與“遐征”,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忉怛滴水成冰鳳箫偾蹶馥馥岡坂宮廏尹貫頤奮戟寡妻寡言骨格海渎海權荷載浣浣環周昏翳混沄檢攝寄殡靜一進序浪放樂籍靈寶溜湫亂次呂钜面理榠楂南北乜斜纏帳匿迹銷聲峭發僑士頃久情戀濟跄桡色人牙兒塞瓦定理沈尚書申徒實着收污爽豁束伍唐玄宗天垓外作萬箭穿心猥缛無媿五峤莁荑纖瑣銷腸酒小坑歊陽洗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