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隱惡。《國語·晉語二》:“夫 狄 近 晉 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達,不通可以竄惡,多怨可以共憂。” 韋昭 注:“竄,隱也。”
竄惡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竄”與“惡”兩個字的古義及複合用法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語言學研究資料的詳細解釋:
竄(竄)
惡(惡)
“竄惡”屬文言色彩濃厚的合成詞,其完整含義為:
暗中進行惡劣行徑或隱匿罪過,具體包含兩層:
例證:
清代筆記《閱微草堂筆記》載“吏竄惡而飾僞”,指官吏隱匿惡行并僞裝清白㉗。
現代漢語中“竄惡”極少獨立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本。其概念可拆解為:
需注意: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屬曆史詞彙㉙。
參見文獻
㉒㉕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㉔㉖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
㉗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㉘㉜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
㉙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㉛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竄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uàn è,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及使用場景區分:
基本定義
指“隱惡”,即隱藏惡行或掩蓋不良行為。該釋義源自《國語·晉語二》的記載:“不通可以竄惡,多怨可以共憂。”韋昭注:“竄,隱也。”。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中,強調通過隱蔽手段掩蓋負面事實,例如政治策略或人際關系的描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惡勢力迅速蔓延”,形容壞事傳播擴散的狀态。例如:“網絡謠言如竄惡般擴散。”。但此用法缺乏古典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字面義的引申。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國語》原文及韋昭注。
凹凸印班餞寶迹保識兵役弊幸逋寇滄渤倉黃辰韓初弦觸衣道德信念大礮大煞風趣靛颔典式掉羽二陵奮矯伏落公龜閨閣挾暮僭易鲛絲嗟伏戢服亟近寄賣靜心居民區殼郎豬勞動力聯署陵侮鹿場輪頭鲈鄉亭明覈納蘭性德碾壓旁礴跑圓場皮韛颦蛾皮肉之苦強虜敲冰紙窮徑紉蘭袽塞時樣守約施搏豎臣數據庫踏謡娘涕泗橫流頑提向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