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童年。頑,通“ 玩 ”。《人民日報》1983.8.30:“笑醒了,我頑提嬉戲的春江水波。”
“頑提”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文學或特定語境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頑提(wán tí)指代童年,其中“頑”通“玩”,表示孩童時期的嬉戲、天真狀态。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見。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相關成語,可以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頑提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固執、不易改變的特點。它表示一個人或事物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易受他人影響或改變。
頑提的部首是提,它屬于骨部。頑提共有12個筆畫。
“頑提”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史記·平津書》中。在這部曆史著作中,他記載了楚漢相争的曆史事件。其中提到:“秦人破漢中,楚人頑提不下。”從而形成了“頑提”的用法。
繁體字“頑提”的寫法為「頑提」。
在古代,「頑提」的另一種寫法是「頑體」。體字在古代寫法中用「骨」來表示。因此,舊時的寫法強調頑固的骨頭。
1. 他一直頑提自己的觀點,無論别人怎麼說都不改變。
2. 這個孩子真是頑提,任何人都無法左右他的想法。
1. 頑固: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堅持己見,不易改變。
2. 頑皮:形容孩子調皮搗蛋、不易管束。
3. 頑抗:形容堅決抵抗和反抗。
1. 固執: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執着于自己的想法,不肯妥協或改變。
2. 執着:形容一個人對于目标、信仰或理念堅持不懈。
容易受影響、改變的人或事物的反義詞,如易變、柔順、易悔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