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紉蘭的意思、紉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紉蘭的解釋

《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後以“紉蘭”比喻人品高潔。 宋 徐铉 《和蕭郎中午日見寄》:“豈知澤畔紉蘭客,來赴城中角黍期。” 宋 辛棄疾 《西江月·和趙晉臣敷文賦秋水瀑泉》詞:“紉蘭結佩有同心,喚取詩翁來飲。” 周實 《哭洗酲》詩:“紉蘭搴杜更多情,年年佳耦求 雲英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紉蘭”是一個源自古典文學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 字面釋義
    “紉”指穿針引線或縫綴的動作,引申為“連綴、佩戴”;“蘭”即蘭花,象征高潔品格。組合後字面意為“将蘭花連綴成佩飾”。

  2. 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楚辭·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屈原以佩戴香草比喻自身德行,後“紉蘭”被提煉為固定表達,代指高尚情操。

  3. 比喻義與文學運用
    在詩詞中,“紉蘭”常象征人物品性純潔。例如:

    • 宋代徐铉《和蕭郎中午日見寄》:“豈知澤畔紉蘭客,來赴城中角黍期”;
    • 辛棄疾《西江月》中以“紉蘭結佩有同心”喻志同道合。
  4.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了古代文人以物喻志的傳統,通過自然物象(蘭草)表達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屬于“香草美人”意象體系的一部分。

總結而言,“紉蘭”不僅是一個動作描寫,更被賦予深厚的道德象征意義,成為中華文化中标志性的精神符號。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詩詞用例,可參考的文獻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紉蘭

《紉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用線縫合花朵并做成花環。它的拆分部首為纟和蘭,共有十畫。

纟是指絲繩,亦稱為“絲旁”,它是一個常用的部首,表示與線、繩等有關的意思。蘭是指 orchid(蘭花),亦稱為“艹旁”,它是古人用來表示草類的植物。在紉蘭這個詞中,纟旁表示相關意思,而蘭旁則表示與植物有關。

源自于古代中國,紉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鹹陽》這首詩中,“何以紉兮束蘭?”描述了用絲線來束縛蘭花。在古代,紉蘭是人們常用的一種裝飾品,尤其在宮廷中非常普遍。

在繁體字中,紉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隻是字形稍微有些不同。

在古代,漢字有時會出現不同的書寫形式。紉蘭這個詞的古時代寫法是“紉蘭”,以繁簡體字做對照,可以看出字形的差異和演變。

以下是一個關于紉蘭的例句:“她娴熟地紉起了紡線,将幾朵美麗的蘭花穿在一起,做成了一條美麗的花環。”

其他與紉蘭相關的詞彙有:紉花、紉珠、紉線,它們都是與紉花有關的詞彙。

與紉蘭意思相近的詞彙有:縫制、編織、繡花,它們都表示用線來連接、制作花朵或布料等。

與紉蘭意思相反的詞彙有:解開、拆卸,它們表示分解、拆散原本連接在一起的物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