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勞動力的意思、勞動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勞動力的解釋

(1) [labor;manpower;labor force;work force]∶從事特定活動的勞動者

工廠的勞動力

(2) [ability to work;capacity for work]∶人的勞動能力,人用來生産物質資料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

喪失勞動力

詳細解釋

(1).人的勞動能力,即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

(2).相當于一個成年人所具有的體力勞動的能力。亦指參加勞動的人。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二:“又由于勞動力多,全家十六口人,無分男女老幼,都要到地裡去。” 康濯 《買牛記》:“這四家勞動力都不強。”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勞動力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來源信息,勞動力的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勞動力指人類進行生産活動時所需的體力和腦力總和,是構成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明确強調勞動力包含存在于人體的"精神力和體力總和",這種能力通過改變生産資料創造出使用價值。

二、分類維度

  1. 勞動性質:分為體力勞動(如建築工人)與腦力勞動(如科研人員)
  2. 就業狀态:包括已就業的勞動力與具備勞動能力且尋求工作的失業人口
  3. 技能水平:劃分為低技能(重複性工作)、中技能(專業操作)和高技能(技術創新)三類

三、經濟價值 作為生産要素,勞動力通過作用于生産資料實現價值創造。其質量直接影響生産效率,高素質勞動力能推動産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例如數據顯示每增加1%的高技能勞動力,GDP增速可提升0.3-0.5個百分點。

四、統計範疇 實際統計中采用雙重标準:勞動年齡(中國16歲以上)與勞動能力。2023年我國勞動力資源總數約9.2億,占總人口65%,這一數據包含就業者與登記失業者。

注:如需了解勞動力價值理論等深度内容,可參考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勞動力

勞動力指的是人力資源中從事生産或者勞動活動的力量或者能力。它是指用于生産的勞動者總數,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勞動力的總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勞動力的部首是勹(包字旁),拆分為兩個部分:勞(勹+力)和力(勹單獨作為部首)。

勞的筆畫數為7,力的筆畫數為2。

來源

勞動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它的形狀和意義都與勞動相關。

繁體

勞動力的繁體字是勞動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勞動力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勞動力。

例句

1. 國家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2. 公司正在招聘更多的勞動力來提高生産力。

組詞

勞動力的相關詞彙包括:勞動力市場、勞動力資源、勞動力需求、勞動力培訓等。

近義詞

勞動力的近義詞包括:人力、勞工、職工等。

反義詞

勞動力的反義詞是非勞動力,即指不從事生産或勞動活動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