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窜恶的意思、窜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窜恶的解释

犹隐恶。《国语·晋语二》:“夫 狄 近 晋 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达,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以共忧。” 韦昭 注:“窜,隐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窜恶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窜”与“恶”两个字的古义及复合用法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语言学研究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窜(竄)

    • 本义:隐匿、逃亡。《说文解字》释为“匿也”,引申为躲藏、逃遁㉒。
    • 引申义:
      • 放逐(如“流窜”);
      • 修改文字(如“窜改”),含暗中改动之意㉔。
  2. 恶(惡)

    • 核心义:罪过、不良行为。《说文解字》注:“过也”,泛指一切不善之事㉕。
    • 复合词中:多强调“恶劣行径”或“邪恶意念”。

二、复合词“窜恶”的语义

“窜恶”属文言色彩浓厚的合成词,其完整含义为:

暗中进行恶劣行径或隐匿罪过,具体包含两层:

  1. 行为层面:隐蔽地实施恶行(如欺诈、阴谋);
  2. 状态层面:隐藏已犯的罪责,逃避追责㉖。

例证:

清代笔记《阅微草堂笔记》载“吏窜恶而饰伪”,指官吏隐匿恶行并伪装清白㉗。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窜恶”极少独立使用,多见于古籍或仿古文本。其概念可拆解为: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窜,匿也”;“恶,过也”㉚。
  2.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窜恶”释义为“隐匿罪恶”㉛。
  3. 王力《古汉语字典》:析“窜”为潜藏义,“恶”为不善事,复合后强调隐蔽性恶行㉜。

参见文献

㉒㉕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㉔㉖ 《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

㉗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㉘㉜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

㉙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㉛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网络扩展解释

“窜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uàn è,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及使用场景区分:


一、古典文献中的含义(主流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隐恶”,即隐藏恶行或掩盖不良行为。该释义源自《国语·晋语二》的记载:“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以共忧。”韦昭注:“窜,隐也。”。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中,强调通过隐蔽手段掩盖负面事实,例如政治策略或人际关系的描述。


二、现代引申义(较少见)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恶势力迅速蔓延”,形容坏事传播扩散的状态。例如:“网络谣言如窜恶般扩散。”。但此用法缺乏古典文献支撑,可能是对字面义的引申。


辨析与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语》原文及韦昭注。

别人正在浏览...

奔流波属云委补衲藏锋怅触长戈差一点车座宠用牀筵春日怠荒代斵动产翻録风篁风门水口盖磨鬲闭歌笑花翎黄屋车华饰奸胆胶卷叫子窭短絶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跙跙款对魁儒略行灵显露门闾部毛头小子溟茫男孩霓幢烹醢坯子峭严起镖悛悟儴佉伤触赏异深沟壁垒赊帐施威手势令送脚颓索翫岁愒月危滞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