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依從習俗。《禮記·曲禮上》:“禮從宜,使從俗。” 北齊 劉晝 《新論·隨時》:“故《易》貴隨時,《禮》尚從俗,適時而行也。”
(2).順從時俗。《楚辭·離騷》:“委厥美以從俗兮,苟得列乎衆芳。”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求安之士乃詭志以從俗。”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官制廢久矣,今其名稱訛謬者多,雖士大夫皆從俗,不以為怪。” 清 恽敬 《與朱幹臣》:“吾弟前書稱老夫子大人,鄙意頗不願從俗。” 魯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我是就世俗一般而言,所以也姑且從俗。”
“從俗”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是“遵循社會習俗或順應時俗”,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依從習俗
指按照特定環境或群體的傳統習慣行事。例如《禮記·曲禮上》提到“禮從宜,使從俗”,強調禮儀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使者應遵循當地習俗。在當代語境中,可指簡化流程、尊重地方慣例,如“從俗辦理婚喪儀式”。
順從時俗
指個人行為與主流價值觀保持一緻,避免特立獨行。如司馬遷《報任安書》中“從俗浮沉,與時俯仰”,體現對現實環境的妥協。
“從俗”既是一種生存智慧(如靈活適應環境),也可能成為批判對象(如喪失獨立判斷)。其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既有“入鄉隨俗”的務實,也有“同流合污”的貶義。
《從俗》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遵循社會習俗,按照普遍的行為準則來行事。
段落二:拆分部首和筆畫《從俗》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從”和“人”,它的總筆畫數是七。
段落三:來源和繁體《從俗》這個詞的源于漢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詞彙。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從俗」。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定的差異。《從俗》在古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的略有不同,具體請參考古代文獻。
段落五:例句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俗,遵守社會的基本規範。
段落六:組詞與《從俗》相關的詞語有:從容、從事、俗務等。
段落七:近義詞與《從俗》意思接近的詞語有:循規蹈矩、奉行習俗、遵循風俗等。
段落八:反義詞與《從俗》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不拘一格、獨樹一幟、獨自行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