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傳聞。 宋 王安石 《上郎侍郎書》之二:“去年得邑海上,塗當出 越 ,而問聽之謬,謂執事在焉。”
“問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梳理如下:
核心含義
該詞主要指傳聞,即通過詢問或傾聽他人而獲取的信息。例如宋代王安石在《上郎侍郎書》中寫道“問聽之謬”,便是用“問聽”表達傳聞之意。
拆解分析
部分來源(如)将“問聽”解釋為“向他人請教并傾聽意見”,但此釋義缺乏權威文獻直接支持,可能屬于對字面義的引申解讀。需注意在實際文言或現代漢語中,該詞更側重信息傳播的結果(傳聞),而非主動的詢問行為。
“問聽”一詞以“傳聞”為核心義項,強調間接獲取的信息,古典文獻中的使用印證了這一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上郎侍郎書》等原文。
問聽,是一個古漢語詞語,可以作為動詞使用,意為詢問并傾聽對方的回答。
問聽的部首是口,表示與口有關。它的總筆劃為8畫。
問聽這個詞源于《莊子·達生篇》:“莊子曰:‘吾無所用心損親也,故問聽于來者。’”
繁體寫作「問聽」。
古時字形中,問的原字形寫作「閿」,聽的原字形寫作「聼」。
1. 他經常會問聽父母的意見後再做決定。
2. 老師的問題很尖銳,需要我們仔細問聽才能回答。
1. 聽問:指傾聽對方的問題。
2. 問詢:詢問、打聽。
3. 問答:問問題并得到回答。
1. 傾聽:仔細地聽取别人說話。
2. 探聽:暗中調查,打聽消息。
沉默:保持不說話,不表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