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俳語的意思、俳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俳語的解釋

(1).戲笑嘲谑的言辭。《新唐書·李實傳》:“優人 成輔端 為俳語諷帝。”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祝唐二賦》:“ 祝 ( 祝允明 )先有《煙花洞天賦》……其後又有《風流遁賦》,則皆俳語也。” 清 趙翼 《戲為俳體遣閑》詩:“閒遣無聊作俳語,麗譙更鼓已三撾。”

(2).講究對偶的骈體文字。 宋 蘇轍 《滕王閣》詩:“豪風相淩蕩,俳語終倉猝。”自注:“ 歐陽文忠 嘗雲:‘ 王勃 記文似俳,而 唐 人貴之如此,何也?’”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 枚 氏《七發》,非必於七也,文渙而成七。後之作者無七,而必於七,然皆俳語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俳語”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戲笑嘲谑的言辭

指帶有幽默、諷刺或輕佻性質的言辭,常用于非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例如:

二、講究對偶的骈體文字

特指注重對仗工整的骈文形式,常見于古代文學創作。例如: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避免混淆兩種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俳語

俳語是一種特殊的短篇的日本詩歌形式,也被稱為俳句。它由三個獨立的行組成,通常分為五、七、五的音節模式。這種形式通常通過簡潔、生動和富有意象的語言來表達自然景色、季節變化、人情世故等主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俳語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人(亻)和言(讠)。它的筆畫數為20個。

來源

俳語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日本。最早它被認為是一種歌謠形式,用于描述自然景色和季節變化。後來,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詩歌形式,被日本文人廣泛使用和傳承至今。

繁體

繁體字的“俳語”可以寫作「俳諧」,也有可能寫作「俳節」。雖然字形和簡體字有所不同,但意思和發音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俳語可以用一些漢字來寫作,如「俳辭」、「俳句」等。這些漢字的含義與現代的「俳語」相似,都指代一種短詩形式。

例句

以下是一些關于俳語的例句:
1. 春風吹散梨花雨,俳語描繪季節美。
2. 五湖四海傳佳作,俳語藝術無窮魅。
3. 山間靜谧聞松鳥,俳語情感湧心頭。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俳句(古代的俳語形式)
近義詞:短歌、律詩(與俳語在形式上相似的詩歌形式)
反義詞:長詩、骈文(與俳語相反的長篇詩歌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