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坐的意思、槁坐的詳細解釋
槁坐的解釋
如枯木般不動地坐着。 明 王問 《松下老人歌》:“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陰槁坐靜于禪。”參見“ 槁木死灰 ”。
詞語分解
- 槁的解釋 槁 ǎ 枯幹: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對一切事情無動于衷)。 古同“藁”,草。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坐的解釋 坐 ò 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後跟上,這是其本義,後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待。坐墊。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盤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騎。 乘,搭:坐車。坐船。 堅守,引申為常駐,不
網絡擴展解釋
“槁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
基本釋義
指“如枯木般不動地坐着”,形容人靜止不動、毫無生氣的坐姿,常帶有孤寂或超脫的意象。
-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王問的《松下老人歌》:“我欲招之翁不言,松陰槁坐靜于禪。”。詩句描繪了一位老者在松樹下如枯木般靜坐修禅的畫面,突顯其心境沉寂、物我兩忘的狀态。
-
關聯成語
與“槁木死灰”密切相關,後者出自《莊子·齊物論》,比喻毫無生機或極端冷漠的心境。兩詞均以“槁”(枯木)為意象,強調精神或身體的凝滞狀态。
-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描寫,可形容人陷入沉思、冥想,或因極度消沉而長時間靜坐的狀态,帶有一定的古典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槁坐》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意思是指坐得很長時間而導緻四肢發麻或疲乏無力。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坐”,部首“木”表示和樹木相關的事物,而“坐”表示與坐姿相關的動作。它的筆畫數是9畫,首先書寫左邊的“木”部分,然後再書寫右邊的“坐”部分,最後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字。
《槁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在古代,人們工作農耕的時候常常需要長時間坐在地上或木桌旁邊進行勞作,因此會感到肢體疲倦和麻木的感覺。這個詞用以形容這種情況。
在繁體字中,槁坐的寫法是「槁坐」,而在簡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槁坐」。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區别主要是字形的不同,但它們的意思和讀音是相同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别。槁坐在古代的寫法是「槁坐」,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沒有變化。
以下是槁坐的例句:
1. 今天開會坐得太久了,腿都槁坐了。
2. 大壩上的工人因為一直槁坐在混凝土上,導緻雙腿無力。
與槁坐相關的組詞包括:坐姿、久坐、坐卧不安等。近義詞有:坐卧不甯、坐立不安等。反義詞有:舒適、輕松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