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台名。别稱 南單之台 。 殷纣王 貯藏珠玉錢帛的地方。故址在今 河南省 湯陰縣 朝歌鎮 南。《書·武成》:“散 鹿臺 之財,發 鉅橋 之粟。” 孔穎達 疏:“《新序》雲: 鹿臺 ,其大三裡,其高千尺。”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倒戈之敗, 鹿臺 之禍,不始甲子之朝。”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此後又時時聽到運來了 鹿台 的寶貝, 巨橋 的白米。”
(2).山名。傳說中的山名。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臨汝縣 境。 唐 李白 《題元丹丘颍陽山居》詩序:“ 丹丘 家於 潁陽 ,新蔔别業,其地北倚 馬嶺 ,連峰 嵩丘 ,南瞻 鹿臺 ,極目 汝海 。” 王琦 注:“《一統志》: 鹿臺山 ,在 南陽府 汝州 北二十裡,有臺狀若蹲鹿。”
“鹿台”是中國古代商朝末期的重要曆史建築,具有多重含義和背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鹿台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帝辛)建造的宮苑建築,主要用于貯藏珠玉、錢帛等財富,同時兼具享樂功能。其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
其他含義
建造與功能
商纣王遷都朝歌後,耗時七年建造鹿台,集全國財寶于此。據《史記》記載,纣王“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導緻民怨沸騰。其規模宏大,史載“大三裡,高千尺”。
與商朝滅亡的關聯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戰中商軍倒戈,纣王兵敗後逃至鹿台,自焚而死,商朝滅亡。這一事件使鹿台成為王朝覆滅的象征。
“鹿台”既是商朝覆滅的曆史見證,也是古代建築與傳說的結合體。其名稱、功能及地理位置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關聯始終圍繞纣王的暴政與商周更疊。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史記》或實地探訪鶴壁鹿台閣。
鹿台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鹿和台。
鹿是一個漢字,拆分部首是首字頭,簡體字筆畫有六畫。鹿代表着一種野生的有蹄動物,常見于山區和森林地帶。
台也是一個漢字,拆分部首是丿字旁,簡體字筆畫有五畫。台代表着一種可以供人站立或安置物品的平面高台。
鹿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在《周禮》一書中,有記載關于宴會和祭祀時用來供奉神靈的祭壇也被稱作鹿台。
鹿台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鹿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多種形式。根據《說文解字》,鹿在古代有時被寫成鹿首加上四隻蹄子的形狀。台的寫法也有變化,有時被寫成巾字旁加上一橫,有時被寫成宀字上加一豎的形狀。
以下是一些關于鹿台的例句:
1. 在古代,鹿台常被用作祭祀神明的地方。
2. 我曾經在山裡看到過一個鹿台,上面有很多鹿來覓食。
以下是一些與鹿台相關的組詞:
1. 鹿棚
2. 鹿皮
3. 鹿茸
以下是一些與鹿台近義的詞彙:
1. 鹿壇
2. 鹿台山
以下是一些與鹿台反義的詞彙:
1. 蟒台
2. 人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