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峻的意思、方峻的詳細解釋
方峻的解釋
方正嚴峻。《後漢書·陳蕃傳》:“﹝ 蕃 ﹞性方峻,不接賓客,士民亦畏其高。”《新唐書·楊於陵傳》:“ 於陵 器量方峻,進止有常度,節操堅明,始終不失其正。”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二:“ 嘉慶 朝, 羅慎齋 主講 嶽麓書院 ,方峻自持,不苟阿順。”
詞語分解
- 方的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 峻的解釋 峻 ù 山高而陡:高峻。險峻。峻峭。峻拔。 高大:峻德。峻節。 嚴厲苛刻:峻刻。峻厲。嚴峻。嚴刑峻法。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方峻”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方正嚴峻,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行端方、态度嚴肅莊重。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語構成與字義
-
方
指正直、正派,引申為品行端正、堅守原則。在古漢語中,“方”常與道德規範相關,如“方正”即強調為人正直。
-
峻
原指山勢高而陡峭,後引申為威嚴、嚴厲,如“嚴峻”。此處形容人的氣度或态度如高山般不可侵犯。
二、整體釋義
“方峻”結合兩字含義,形容人品行端方且态度威嚴,既有正直的内在品質,又有外在的嚴肅氣質。例如:
- 《後漢書·陳蕃傳》記載:“(陳蕃)性方峻,不接賓客,士民亦畏其高。”
- 清代朱克敬《瞑庵雜識》提到羅慎齋“方峻自持,不苟阿順”。
三、使用場景
- 人物品評
多用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描述人物剛正不阿、不苟言笑的性格,如《新唐書》稱楊於陵“器量方峻,進止有常度”。
- 正式場合
適用于形容領導、學者等嚴肅莊重的态度,如會議、演講等場景。
四、相關延伸
- 名字寓意:作為人名時,“方峻”寄托了正直、堅毅的期望。
- 近義詞:方正、嚴峻、端嚴。
- 反義詞:圓滑、隨和、輕浮。
“方峻”是一個兼具道德評價與氣質描寫的詞語,常見于古典文獻,現代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新唐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峻的意思:
方峻(fāng jù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某人或某事的性格或氣勢強勁、有威嚴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方峻的部首是方,共有四個筆畫。
來源:
方峻一詞的來源較為普遍,最初出現在古代文獻和書籍中,用來形容山勢險峻、人物威嚴等情況。該詞在今天被廣泛使用,用以形容某人或某事的強硬、威猛的形态。
繁體字:
方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方峻(fāng jùn)。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方峻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總體而言,它仍然具有方形和峻高的特點,以表達強勁、威嚴的意義。
例句:
1. 他站在講台上,表情方峻,語氣嚴肅地向學生們布置任務。
2. 這座山峰高聳入雲,形勢險峻,令人望而生畏。
組詞:
一些與方峻相關的詞語包括方正、峻峭、峻拒等。
近義詞:
與方峻意義相似的近義詞包括方正、威嚴、嚴肅等。
反義詞:
與方峻意義相反的反義詞可能包括柔和、溫和、柔軟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若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