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女的意思、靜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女的解釋

娴靜的女子。《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毛 傳:“靜,貞靜也。女德貞靜而有法度乃可説也。” 唐 孟郊 《靜女吟》:“艷女皆妬色,靜女獨檢蹤。” 魯迅 《野草·一覺》:“紅顔的靜女正在超然無事地逍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靜女”釋義

一、字義解析

  1. “靜”

    • 本義:安甯、恬淡。《說文解字》釋為“審也”,段玉裁注:“靜者,審理也”,引申為舉止安詳、不喧嘩。
    • 引申義:在品德層面指娴雅端莊,如《禮記·表記》載“靜而正”,強調心性沉靜、持守禮法。

      來源:《說文解字注》《禮記》

  2. “女”

    • 泛指女性,古漢語中常特指未嫁女子,如《詩經·鄭風》中“有女懷春”。

二、複合詞“靜女”的典籍溯源

“靜女”最早見于《詩經·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三、古代文獻中的引申義

  1. 品德象征

    • 漢代鄭玄箋注《詩經》稱:“女德貞靜而有法度。” 将“靜”與貞潔、守禮關聯,成為儒家倫理中對理想女性的核心評價标準。

      來源:《毛詩鄭箋》

  2. 行為規範

    • 《女誡》(班昭)提出“清閑貞靜,守節整齊”,進一步将“靜”納入女性行為準則,強調内斂含蓄的修養。

四、現代漢語詞典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歸納為:

靜女:文靜的女子;端莊娴淑的女性。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詩經注析》(中華書局)
  2. 《說文解字》(許慎撰,段玉裁注)
  3. 《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5.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靜女”一詞出自《詩經·邶風·靜女》,其核心含義是貞靜娴雅的女子。以下是綜合古籍注釋的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 “靜”:通“靖”,意為文雅和善(),或表示“貞靜”,即品德端莊、舉止安詳()。
    • “女”:即女子。
    • 組合義:形容女子性格娴靜、品行貞潔,如《毛傳》所言“女德貞靜而有法度”()。
  2. 通假字與延伸義

    • 詩中“愛而不見”的“愛”通“薆”,意為“隱藏”,暗示女子約會時的俏皮躲藏()。
    • “說怿女美”的“女”通“汝”,指代男子喜愛的彤管()。

二、語境中的表現

在《靜女》一詩中,女子與男子相約城隅,以彤管、荑草相贈,展現了娴靜外表下的靈動情感():


三、學術争議

部分學者(如)認為“靜”應解作“平靜、鎮靜”,強調女子面對愛情阻撓時的鎮定态度。但主流觀點仍以《毛傳》《鄭箋》的“貞靜”為基礎()。


四、文化影響

“靜女”成為古代理想女性的象征,後世詩文常用以形容溫柔内斂的女性形象,如魯迅《野草·一覺》中的“紅顔靜女”()。

“靜女”既指品德端莊的女子,也包含《詩經》原詩中靈動鮮活的人物性格,是中華文化對女性美的經典诠釋。

别人正在浏覽...

哀懼艾人百善弁兵程文趁漢仇嫌初級中學春職大德道契登封草電柱浮員豪梗核燃料喝問歡谑晦氣回漪昏憊酵素金羁謹慎小心進士擧吉喜覺知孔急诳丐款接雷塘烈缺沒做道理處悶打孩米囊民間藝術摸不着邊排印漂杵匹婦評隲颦呻辟田千斤擔啟迪悛懼仁聲肉豬三易森竦賞適疏亮瞬息湯點往任痿人不忘起緯象物帛向隅小腸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