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 苗 、 侗 、 水 、 彜 、 仡佬 、 拉祜 等族的一種簧管樂器。一般由六根竹管組成。每管從外側開孔,下端安置銅簧,插入一長形木鬥或葫蘆内。每管一音,構成五聲音階的一組音。 明 何景明 《羅女曲》:“夜行山中道,何處吹蘆笙。” 清 唐孫華 《照孫年五歲日戲堂前偶作》詩:“愛搦蘆笙吹短弄,日撾腰鼓沸春雷。”
“蘆笙”是我國西南地區苗、瑤、侗、彜、水、仡佬、拉祜等少數民族的傳統簧管樂器,具有以下核心特征與文化内涵:
蘆笙由笙鬥(木制或葫蘆制)、笙管(竹制)和銅制簧片三部分構成。典型形制為6根竹管,每管外側開按音孔,下端安裝簧片,插入笙鬥中。演奏時通過吹氣振動簧片發聲,音階為五聲音階。
不同地區的蘆笙在音色與形制上差異顯著:
老撾的蘆笙(Khaen)與中國蘆笙同源,2017年被列入聯合國非遺,形制多為14-18管,用于宗教儀式與民歌伴奏。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演變或演奏技巧,可參考權威來源如《苗族蘆笙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或貴州雷山文化資料。
蘆笙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蘆(陸部)和笙(竹部)。
部首:蘆字的部首是艸(草)部,笙字的部首是竹部。
筆畫:蘆字共有9畫,笙字共有11畫。
蘆笙一詞最早見于《詩經·秦風·韓奕》,原本指的是一種古代樂器,後來逐漸泛指吹奏的音樂器。
繁體字:蘆笙。
在古代,蘆字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筆劃順序是“瀝丨刂”,與現代的“⺲”不同。而笙字的古字形是“⺮耳小”,耳字在上方,表示與音樂有關的意思。
1. 聽着蘆笙的聲音,我的心情仿佛回到了古代。
2. 他在街頭吹奏着蘆笙,吸引了很多路人的目光。
蘆葦、笙箫、草笛
蘆管、葫蘆笙
鋼琴、小提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