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村坊的意思、村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村坊的解釋

[village] 〈方〉∶村莊

詳細解釋

(1).村莊。《新唐書·食貨志一》:“凡稅斂之數,書于縣門、村坊,與衆知之。” 元 王晔 《桃花女》楔子:“我們住的村坊,也有百十多家。” 林斤瀾 《新生》:“深山老林裡,有一個小小的村坊。”

(2).指村裡的人。《水浒傳》第二回:“﹝ 史進 ﹞尋思:這廝們大弄,必要來薅惱村坊。”《水浒傳》第三七回:“半夜三更,莫去敲門打戶,激惱村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村坊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名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鄉村聚落

指規模較小的自然村落或鄉村聚居地,通常由若幹農戶組成,具有明确的地域範圍和生活共同體特征。例如:

“這山坳裡散落着三五個小村坊,村民多以采茶為生。”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368頁)将“村坊”釋為“村莊;村落”,強調其作為基層聚居單元的社會屬性。

二、引申義:地域代稱或方言用法

在部分方言(如吳語、閩語)中可代指“村鎮所在的區域”,或引申為“本地、當地”之意。例如:

“村坊上的鄉親們都來幫忙修橋。”(此處指村鎮範圍内的居民)

來源依據:《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卷)收錄該詞在江浙地區的使用實例,體現其地域文化内涵。


詞源與演變

“村坊”屬複合詞,由“村”(本義為屯墾聚居處)與“坊”(裡巷、街市)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唐宋文獻,如:

《水浒傳》第六回:“這村坊喚做桃花村。”

構詞邏輯反映古代基層社會“村落”與“市集”功能的結合。


現代使用提示

在書面語中多保留傳統鄉土語境,口語中則常見于方言區。需注意與“村莊”“村落”的細微差異——“村坊”更具地域共同體色彩,隱含鄰裡關聯性,而“村莊”更側重物理空間描述。


權威來源索引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6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2. 李榮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3. 許慎. 《說文解字注》(村落相關詞條考釋). 中華書局, 2013.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村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村坊(拼音:cūn fāng)在方言中通常指“村莊”,即鄉村中的聚居地。例如:“深山老林裡有一個小小的村坊”。該詞也泛指村裡的人,如《水浒傳》中提到“激惱村坊”,即指引起村民的不滿。


二、詳細解釋

  1. 地理概念
    指具體的村莊或鄉村區域。例如《新唐書》中記載,朝廷會将征稅數額公示于“村坊”,便于村民知曉。

  2. 人群概念
    代指居住在村莊裡的人。如《水浒傳》中史進擔心“廝們大弄,必要來薅惱村坊”,意為惡徒可能騷擾村民。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村坊”兼具地理和人文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新唐書》《水浒傳》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榜服邊害不料不知不覺殘犷鈔截誠慤觸射待剛禘禮鼎湖龍去抖摟精神斷港絕潢獨角仙貳職煩膩泛櫂風脈脯臘蚹蠃敷天匦旌環擊活潑奸色介僎頸飾蠲汰課征控禦曠恩款制淩旦劉基厲直蘆蕩火種陸鹽懋官米湯内陵青筇勤學全局在胸攘诟任上溶洞神廬四禮思政孫許庭除剔犀偷堕挽辂玩偶文狐五溪匣匮顯尊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