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劇場的舊稱。《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慢説外頭的戲館飯莊、東西兩廟不肯教他混跑,就連自己的大門也不曾無故的出去站站望望。”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封台》:“封印之後,梨園戲館擇日封臺,八班合演,至來歲元旦則賜福開戲矣。”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京師戲館》:“京師戲館,惟 太平園 、 四宜園 最久,名亦佳。”
“戲館”是漢語詞彙,指古代或近代用于戲曲演出的場所,相當于現代的劇場。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在清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清代小說或民俗研究文獻,如《燕京歲時記》《兒女英雄傳》等。
戲館(xì guǎn),是漢字組合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戲”(xì)是典型的漢字,意為戲劇、戲曲等表演藝術形式;“館”(guǎn)是另一個漢字,意為建築或場所等。
下面分别分解戲館的部首和筆畫:
戲字的部首是戈,筆畫數為6; 館字的部首是宀,筆畫數為8。
戲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戲劇表演一直是中國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戲館作為表演戲劇的場所,則是為戲劇表演服務的建築物。
在繁體中文中,戲館的書寫與簡體不同,分别為「戲館」。
古代漢字寫法中,「戲」字采用了相同的部首和筆畫,并且書寫形式上稍有不同,以更為繁複的形式出現。「館」字的古代寫作形式也有所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館」字的寫法是「宀雚」。
例句:
1. 昨晚,我去戲館觀看了一場京劇表演。
2. 我們的兒童劇團将在這座戲館進行一場精彩的演出。
相關的組詞包括:戲劇、館院、演戲、表演等。
近義詞:劇場、戲曲院、戲樓。
反義詞:電影院、音樂廳。
【别人正在浏覽】